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學語文

中學語文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壹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壹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著作書目:

《雪朝》(詩集)1922,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1924,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開明

《歐遊雜記》(散文集)1934,開明

《妳我》(散文集)1936,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文光

《詩言誌辨》(詩論) 1947,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作家書屋

《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名山書屋

《論雅俗***賞》(雜文集)1948,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蘇教育(未出齊) ----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於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 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先後在江蘇、浙江的中學任教。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禦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仿佛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壹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壹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

朱自清還有另壹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沈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壹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壹舉壹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及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