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秦朝的“焚書坑儒”以及項羽的火燒鹹陽等事件,從西漢開始,人們所能夠簡單的先秦史書就比較少了,主要的有《春秋》或者《春秋左傳》、《國語》、《逸周書》、《尚書》、《戰國策》(還未匯編)等。司馬遷在這些史料的基礎之上寫下了“通古今之變”的《史記》。西晉時期,人們又在河南汲郡的戰國魏襄王墓葬中發現了魏國史官寫下的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改書記載了從黃帝到魏襄王二十年(前296)的事件。
《史記》
此後人們研究先秦歷史也就基本基於這些史料了。由於史料較少,先秦的許多歷史迷霧重重,難以辨別。從20世紀早期發現了甲骨文後,考古成為了人們了解先秦歷史的新窗口。在20世紀,人們通過殷墟遺址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銘文以及戰國時代的竹簡,漢朝的帛書等考古資料來重新考證先秦歷史。然而在整個20世紀,考古學家雖然發現了許多出土於戰國時代的文獻,如《孫臏兵法》、《道德經》、《尚書》、《歸藏易》等,但是卻沒有發現壹本真正從系統的史書。
甲骨文
終於在21世紀,人們在戰國竹簡發現上有了新的突破。2008年,清華大學收藏到了壹批竹簡,被命名為清華簡。這批竹簡***有2500多枚,內容十分豐富,但是以歷史資料為主,如包括《尚書》、《逸周書》的許多篇章,楚國的歷史文獻《楚居》等,其中還發現了壹部戰國時代的史書,這部史書在古代從未被記載,被專家們定名為了《系年》。
清華簡
《系年》的內容***分為二十三章,記載時間從周武王到楚桓王時代其中屬於西周時期的有4章。《系年》記載的許多內容不見於《史記》《春秋》《國語》等史料,甚至和《史記》的內容有出入的地方,倒是和《竹書紀年》的記載有壹些比較吻合的地方。
例如在對西周後期,“國人暴動”後的“***和”十四年的記載上,《史記》記載的是召公和周定公***同執政,“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和”。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為***伯和幹政十四年,“有***伯和者攝行天子事”。《系年》則記載為“龍(***)伯和立”,這句話證明了《史記》的錯誤和《竹書紀年》正確。
關於周幽王被殺壹事,《史記·周本紀》記載為申國聯合犬戎壹起進攻周幽王,最後殺周幽王,“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系年》則記載為周幽王主動攻擊申國以驅逐太子,而繒國趁機聯合犬戎進攻幽王,導致西周滅亡,並沒有說申國聯合犬戎。這也能夠解釋在西周滅亡後,鄭、申、晉、魯等國可以壹起護送平王東遷。如果申國聯合犬戎進攻幽王,那麽申國就和鄭國等是敵人了。
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清華簡·系年》
烽火戲諸侯
《竹書紀年》記載了幽王被殺後“二王並立”的現象,除了申、鄭、晉、魯等立太子為為平王之外,虢公翰在攜擁立王子余臣為王,“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於攜”,“二王並立”的局面直到“二十壹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左傳》中對此事也有提到“至於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 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這件事情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歷史事件了,但是《史記》並未記載。而在《系年》中也出現了“二王並立”的記載:
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壹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清華簡·系年》
此外,《系年》還記載了周公東征具體過程、秦人的來源等史記缺乏的資料。因此,《系年》的史料價值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彌補先秦歷史的缺漏,甚至還可以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