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生活在唐朝的非洲黑人是從哪來的?

生活在唐朝的非洲黑人是從哪來的?

原標題:生活在唐朝的非洲黑人是從哪來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壹個繁榮昌盛的年代,也是壹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年代,從而吸引了大量各種膚色的人來到中國淘金。唐代的非洲黑人是如何來到中國的?其地位又如何呢?

在唐代裴氏小娘子的墓穴中出土了壹個黑人陶俑,名字為“昆侖奴”,不難發現,所謂昆侖奴正是黑人。

除了陶俑,唐代的詩歌典籍中也常有黑人的描述。如杜甫曾賦詩:“家家養烏魚,頓頓食黃魚”。這裏的烏魚其實指的就是黑人。有壹首《昆侖兒》描寫的更有特點:“昆侖家住海洲中,螺髻長卷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不綿裘。”

所以說,在中國唐朝有黑人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數量還頗為不少。那麽這些黑人在古代那種條件,是如何跨越大洲來到中國?學者們通過考證,得出的初步結論是:非洲黑人是經阿拉伯人中轉到中國來的,有這麽幾種說法。

第壹種說法是,阿拉伯人到非洲去搶奪或者蒙騙黑人,然後來到阿拉伯人的家鄉,再經過絲綢之路從陸上轉移到中國。

還有壹種說法是,阿拉伯人把黑人騙到西亞,再從還上販賣給南海各國,然後由南海各國再轉運到唐朝。

但毫無疑問的是。阿拉伯人在唐朝與中西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公元651–789年間,100多年來,唐朝與大食(阿拉伯國家)通使就高達36次之多,使得大批的大食商人來到中國,傳播了西亞壹帶的文化與物品,又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大量傳播到中亞和西亞。

那麽我們想必都很想知道,黑人在唐朝的地位如何呢?首先,既然昆侖奴帶有奴字,想必肯定是奴隸身份,地位不高。《太平禦覽》中就記載著壹個“昆侖奴”如何憑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幫助自己的主人和心愛的女子相會的故事。

古籍上記載的黑人大多高大威猛,且作為奴隸的他們常常忠貞不二,十分能幹,不會像當地奴才壹樣耍滑頭,且絕不會違背主人的意誌。

雖然說黑人在唐朝是作為奴隸的,但是有壹點,他們過得並不是那麽苦,並不是想象中的遭人歧視,更不會像西方殖民者手中那樣,遭受慘無人道的待遇,中國還是壹個友好的民族,那些能幹的奴隸,往往會收到主人的賞識,從而獲得更多的賞賜,所得到的待遇也是個平常奴隸完全不同的,優越很多,而很多女性昆侖奴常常會訓練舞蹈,來作為舞妓來供達官貴人觀看享樂。

所以唐朝壹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昆侖奴”大多聰明肯幹,在達官貴人中十分受歡迎,很多都以擁有“昆侖奴”為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見當時黑人被阿拉伯人帶到唐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