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相傳為中國 原始社會後期 黃帝的助手,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享年110歲。中國古代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 姓氏的草創人之壹,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 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 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史書傳說,倉頡是 黃帝的史官,中國文字的始祖。相傳, 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 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他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繩結雖有大小和形狀區別,但年久月深,難於辨識,曾造成黃帝同炎帝壹次談判的失利。 為此倉頡深感愧疚,遂辭官出遊,遍訪智者,尋求記事的好方法。幾年之後,他返歸故裏,獨居村西深溝之中,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 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字成之日,舉國歡騰,感動上蒼,把谷子像雨壹樣嘩嘩地降下來,嚇得鬼怪夜裏啾啾地哭起來,即《 淮南子》記載的“天雨粟,鬼夜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