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在諸邪學說中稱為“谷道之癢”、“風癢”,在《五十二病方》中稱為“癢”。後來的醫書叫“肛門瘙癢”之類的。
痔瘡、瘺管、肛裂、肛瘡、癬、疣、蛔蟲、蟯蟲等疾病均可繼發於肛門瘙癢癥。本文的重點是頑固性瘙癢癥,它是肛門皮膚的原發性瘙癢,不包括繼發於其他疾病的肛門瘙癢癥。
診斷
肛門瘙癢癥的診斷
壹.識別:
常見綜合征
風熱郁結型肛門瘙癢癥:肛門瘙癢癥狀,灼熱脹脹,似被火烤蟲咬,瘙癢難忍。甚至皮膚被抓出出血的裂紋,心煩意亂,夜不能寐,口苦咽幹,便秘發紅。疼痛,精神萎靡,焦慮易怒,舌苔薄膩,脈細。
風濕引起的肛門瘙癢伴發熱:肛門瘙癢,滲出濕氣,主動摩擦後疼痛更甚,肛門墜地不舒服。嗜睡,身重,食欲不振,腹脹,夜不安,舌苔厚膩,脈滑。
肛門瘙癢:肛門瘙癢,皮膚幹燥,失去光澤和彈性,皺如蛛網。涉及陰囊或陰唇。伴有口幹舌燥,形體消瘦,夜間失眠,舌紅,脈數。
二、判別分析:
風熱郁結肛門瘙癢癥:多為風邪化熱入肺,肺熱下結大腸、肛門所致。肛門瘙癢癥表現為燒灼感,如蟲咬、心煩、便秘、口苦、咽幹等。宜疏風清熱,通便瀉火。處方為龍膽瀉肝湯加桑葉、烏蛇、苦參、大黃等。
風濕痛熱肛門瘙癢癥:多為濕熱瘀阻肛門皮膚的風邪所致。其特征是肛門瘙癢受濕,肛門墜脹不適,嗜睡重體,舌苔厚膩。以疏風清熱為宜。消風散加土茯苓、鮮皮、地膚子,健脾祛濕。
血虛生風,肛門瘙癢:多為血虛導致風化幹燥,肛門皮膚失養所致。表現為肛門發癢、心煩、皮膚皸裂、失去光澤和彈性。宜養血熄風,滋陰潤燥,方子為飲當歸,祛風還脊丸。
肛門瘙癢無非是風。但風熱、風濕、血虛是有區別的,臨床辨證需要區分虛實。虛多為陰虛血虛,實多為風熱濕邪郁結。
款待
肛門瘙癢的治療
壹、證候治療處方:
(1)濕熱下註
1,臨床表現:肛門濕癢,常向會陰、陰囊等處擴散,滲出物多。心煩,口苦,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
2.病因病機:濕熱下於後陰,濕則局部潮濕,熱則奇癢難忍。
3、治療:清利濕熱。
4.方藥: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加減。
藥物:龍膽草6 ~ 10g,梔子10g,黃芩10g,柴胡10g,車前草10g,澤瀉10g,六壹散10g,當歸10g。
方壹:龍膽草、梔子、黃芩清熱,車前子、澤瀉、六壹散利尿,當歸、生地黃補血,柴胡疏肝。
加減:癢難忍時加防風、荊芥止癢,滲液過多者加蒼術、黃柏、薏苡仁祛濕清熱,加決明子、火麻仁潤腸通便。
5、替代方法:急性和亞急性肛門濕疹,急性患者出現丘疹、水皰,局部潮紅和燒灼感,便秘和尿黃。熱量比水分重,可以從上面加減;亞急性患者滲出過多,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苔膩,濕重於熱,可用萆薢、防風加減。萆薢、薏苡仁、黃柏、茯苓、牡丹皮、赤芍、滑石、通草、防風主要用於利尿。
(2)血液中充滿了熱氣
1,臨床表現:肛門瘙癢燒灼感。暑熱更甚,局部皮膚潮紅,皮損邊緣不清。心煩,口苦,便秘,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2、病因病機:血分熱、風邪侵襲,積於背陰,引起奇癢。
3、法治;涼血清熱祛風。
4.處方:涼血風散(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加減。
藥物:生地10 ~ 15g,牡丹皮10g,赤芍10 ~ 15g,當歸10g,知母10g,蟬蛻6g,苦參10g,白芨。
方壹: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當歸涼血清熱,知母、石膏清熱瀉火,蟬蛻、荊芥、藜祛風止癢,苦參清熱溫。
加減:便秘伴痰多瀉熱,小便伴竹葉草,瘙癢伴防風、白鮮皮祛風除濕。
5.替代方法:四物湯(“方菊”)合當歸貝母苦參丸(“金鞭草略”)加祛風止癢藥。
(3)血虛風爆
1,臨床表現:久治不愈,病程老年,肛門瘙癢,皮膚幹燥、厚而無彈性,角質化、皸裂,伴有痤瘡、血痂。舌紅,脈弱。
2.病因病機:身體氣血虧虛,長期生熱生風,肛門直腸皮膚營養不良。
3、治療:養血祛風,潤燥止癢。
4、處方:當歸引子(《辨證論治規範》)加減。
藥物:當歸10g,白芍。各10g,川芎6g,生熟地10g,何首烏10g,防風10g,荊芥10g,蒺藜10g,生黃芪65433。
方壹:當歸、生地、川芎、赤芍養血活血,何首烏潤燥通便,防風、荊芥、蒺藜祛風止癢,黃芪補氣,甘草調中。
加減:加白鮮皮、威靈仙、苦參祛風清熱,皮膚粗糙增厚加牡丹皮、丹參涼血清熱。
5.替代方法:慢性肛門濕疹可用滋陰處士湯(正宗術)治療,四物湯加柴胡、黃芩、澤瀉、知母、地骨皮等。,以及養血、清熱、涼血的藥劑。
二、外治法:
(1)熏蒸和洗滌法
1,處方: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花椒、黃柏各15g。
用法:加水2000ml,先將湯劑熏洗後再沖洗患處,每日兩次。適應癥:各種肛門瘙癢的癥狀。
2.處方:蛇床子15克,苦參20克,花椒10克,艾葉10克,明礬30克。
用法:加入2000ml水,煮沸後靜置保溫,靜置熏蒸洗滌。每日兩次,適用於濕熱型及血虛風燥型肛門濕疹。
3.藥方:花椒15g,枯礬15g,硝酸鈉30g。
用法:加水2000ml,煮沸後先熏後洗濕疹患處,每日2次,適用於濕重於熱的肛門濕疹患者。
(2)應用方法
1,處方:杜詩軟膏。
用法:敷於患處,每日兩次,外用紗布包裹。適用於濕重於熱的肛門濕疹。
2、藥方:五倍子粉。
使用方法:每天3次,塗抹並擦幹患處。能祛濕止癢。適用於血熱、血虛、風燥所致的肛門濕疹。
3.處方:地榆30克,馬齒莧30克。
用法:煎湯l00ml。每日兩次濕敷患處,適用於肛門濕疹濕熱證。
三、針灸治療:
(壹)毫針法
取穴:長強、成山、配血海、三陰交。
方法:強刺激,留針30分鐘。
療程:每天1次,7 ~ 10次為1療程。
(2)耳針療法
取穴:神門、交感、腎上腺,配肛門、風喜。頑固的話加耳後靜脈放血(2 ~ 3次)。
方法:壹次三穴,雙耳交替。王不留行種子塗抹固定,自行按壓3次。
療程:3天1次,7 ~ 10次為1療程。
第四,評論:
肛門瘙癢,局部皮膚癌瘙癢,在下部。肛門也住在大腸末端,容易被熱汙染。所以剛開始主要是濕熱,時間久了就會入血,或者是血旺熱氣,或者是血虛風盛。祛風清熱涼血利濕止癢,結合虛實辨證,壹般有效。
預防
肛門瘙癢的預防
預防性保健:
1.及時治療引起肛周瘙癢的局部和全身性疾病,如內痔、肛裂、肛瘺、腹瀉、糖尿病、寄生蟲病等。
2.保持肛門清潔幹燥,盡可能每晚清洗壹次肛門,用溫水清洗肛門。
3.內衣不要太緊太硬。宜穿寬松合身的純棉內衣,不宜穿人造纖維內衣,勤洗勤換。
4.註意勞逸結合,保持愉快的心情,防止過度緊張和焦慮,不要撓肛門,不要用硬物擦肛門。
5.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高度酒精等。
6.如果肛門周圍有瘙癢但皮膚未受損,可將紗布或脫脂棉浸泡在硼酸液中,水溫適宜。取出擰至不滴水,塗抹在肛門周圍,立即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