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虢國的歷史沿革

西虢國的歷史沿革

虢仲受封

西虢國的始封君是王季的第二子、周文王的異母弟虢仲。虢仲與周文王的母弟虢叔都擔任周文王的卿士,輔佐文王立有大功。 周文王執政時與二人關系密切,遇事多向他們咨詢意見。 武王克殷後,大規模分封同姓諸侯。出於為安撫四方諸侯、保衛西周王畿領土的安全以及便於周王室向東擴展領土的需要,虢叔被封於制(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虢仲被封於雍,二人分別把守西周的東西屏障虎牢關和大散關。而虢叔作為周武王、周公旦的老師,比虢仲更加受到周王室的器重, 但是因為早逝,其後代襲爵封於制。

由於先秦文獻和考古資料缺乏東、西二虢建國的記載以及史料註釋的矛盾,後代學者對於東、西二虢的始封君存在爭議。但是現在基本認定,虢仲封西虢,虢叔封東虢。虢仲後裔東遷三門峽南虢,虢叔後裔虢序復封夏陽,稱為北虢。

虢叔雖然早逝, 但他的後代卻在周成王時期擔任要職。《逸周書·王會篇》記載郭叔在周成王朝見各諸侯、方國的諸侯之會上位於堂下的東面,替天子登錄禮品,所佩戴的冠冕上無垂珠。

虢國氏族

自周成王之後文獻資料缺乏西虢國事跡和人物的記載,但青銅器的金文提供了虢國人物的信息。《班簋銘文》記載有周天子命毛伯代替虢城公的職位。郭沫若根據清代梁詩正的《西清古鑒》壹書認為虢城公為西虢國開國國君虢仲,名遣,在周成王時期擔任師保壹職。劉心源、楊樹達、於省吾等學者認為班簋的器主“班”即《穆天子傳》中周穆王的重臣毛班,虢城公應為周昭王、穆王時期人。

金文中記載的虢國人物有虢伯(白)、虢仲、虢叔、虢季四個氏族。朱鳳瀚認為虢季氏出自西虢國,三門峽虢國墓地中出土有虢季氏的青銅器,可證明虢季氏與虢仲為同宗。任偉的觀點不對。李學勤認為虢國君主歷代在西周王朝任職,而東虢國為子爵或男爵的小國(實際上應該公爵國,但國土面積相當於子男國),所以任職的虢君均應屬於西虢國。

虢季氏的虢季子白、虢文公,有爭議為虢季氏家族的虢季易父、師、師望、即和師臾,以及虢叔氏家族的虢叔旅,他們大多在西周王室擔任諸如卿士、師氏(輔政、守衛王宮以及教育國內貴族子弟)、宮人(管理周王宮的貴族)之類的要職,其中可能有的同時兼任西虢國君主。但由於缺乏文獻記載以及對金文考證的爭議,無法確切斷定其世系。

此外,《今本竹書紀年》中記載周懿王二十壹年,虢公率兵攻打犬戎失利。周夷王七年,虢公率軍討伐太原(今甘肅省平涼市附近)之戎至俞泉,獲得馬千匹。蔡運章認為這兩位虢公分別是即和師臾,郭沫若認為周夷王時期伐太原之戎的虢公是虢季子白,但這兩種觀點都有待考證。

虢公長父時期

主條目:虢公長父和周厲王與淮夷之戰

虢公長父又稱虢厲公,主要活躍於周厲王時期,擔任卿士之職。周厲王時期,曾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國國君鄂侯馭方聯合淮夷、東夷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叛軍深入伊水、洛水流域的西周腹地。周厲王調集西六師和殷八師派虢公長父征討,甚至下達了“勿遺壽幼”的命令,但未能取勝。多虧大臣武公派屬下禹調動兵車百輛、甲士200、徒兵千人參與作戰,最終擊退聯軍,俘獲鄂侯,滅亡鄂國。周厲王隨後又與虢公長父親自率兵征討淮夷至角(今江蘇省淮陰市南)、津(今江蘇省寶應縣南)、桐(今安徽省桐城市北)、遹(今安徽省霍邱縣西南),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這場戰爭自周厲王三年開始,至周厲王十三年仍未結束,曠日持久的戰爭極大的損耗了周王室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持續這場戰爭,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壓榨國人,最終激發了國人暴動。而虢公長父作為這場戰爭的參與者和引發國人暴動的禍首,也背上了嬖臣的惡名。

虢季子白和虢文公時期

主條目:虢季子白、周宣王攻?狁之戰和虢文公

虢季子白和虢文公都活躍於周宣王時期。虢季子白又稱虢宣公。前823年,獫狁向西周發動大規模進攻,周宣王派尹吉甫擊退獫狁後,又於前816年再次派虢季子白率軍攻打獫狁。虢季子白在洛水北岸大敗獫狁,斬首500人,俘獲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師回朝舉行獻俘禮時,又命屬下不其率兵追擊敗退至洛水的獫狁,取得勝利。此戰過後西周解除了獫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廟為虢季子白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來表彰他的功績,賞賜他馬匹、弓箭、彤矢和斧鉞並賜予其征討蠻夷的權力,此事跡都記載於《虢季子白盤銘文》中。王國維考證《虢季子白盤銘文》與周宣王時的“十二年正月朔三日”吻合,推斷此盤鑄造於周宣王時期;但郭沫若推斷虢季子白盤鑄造於周夷王時期。

虢文公在周宣王時期任卿士之職。周宣王在位時,不到千畝(今山西省介休市南)舉行藉禮,虢文公曾勸諫周宣王,宣王不聽。藉禮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種農業勞動開始前,由首領帶頭舉行儀式,耕種集體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勵集體耕作的作用。西周時期,原本屬於集體所有的藉田,即公田變為天子、諸侯以及貴族私有,藉禮也成為在春耕、耨耘、收獲時,天子、公卿百官舉行儀式,監督和巡查庶人耕種、無償占有庶人勞動成果的壹種活動。有觀點認為,井田制在周宣王時期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認了既定事實,相關的藉禮也被取消。

虢季子白盤 周宣王時期青銅器,壹說為周夷王時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讒諛巧從的虢石父

主條目:虢石父和周幽王

虢石父又稱虢公鼓,《季嬴銅鬲銘文》作虢碩父,主要活躍於周幽王時期。虢石父為人善於阿諛奉承並且貪圖財利,周幽王重用虢石父為卿士,國人都怨聲載道。虢石父又幫助周幽王廢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這激怒了申後之父申侯。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及繒國殺周幽王與伯服於驪山之下,西周滅亡。西周的滅亡與虢石父的輔政不當有直接的責任,但據《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前775年,虢石父攻滅了位於三門峽市的焦國,占據了它的城邑、封地和百姓,為虢國拓展了發展空間。

擁立攜王的虢公翰

主條目:虢公翰和攜王

虢石父之後的虢國君主是虢公翰,梁玉繩認為他可能為虢石父之子。周幽王死後,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申國擁立原來被廢的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則在攜擁立周宣王之子余臣為周天子,即攜王,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攻殺攜王,才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關於攜王被擁立的細節,史料多有矛盾不同之處。虢公翰在不合時宜之時違背宗法制度擁立攜王,使周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公開化、尖銳化,惡化了周朝的統治形勢,也加快了平王東遷的速度。

西虢東遷

西虢東遷後形成的南虢和北虢,地跨黃河兩岸,南虢稱上陽,北虢稱下陽,兩虢實為壹國。但由於史料記載混亂,造成南虢和北虢之間存在許多爭議,其中南虢有虢叔、虢仲封國、西虢東遷和北虢南遷多種觀點;北虢又有虢仲封國、東虢分支、西虢東遷和虢城公分支多種觀點。最早辨明南、北二虢為壹國的是清代學者趙壹清,他指出下陽並非虢國國都,只是虢國的重要城邑。王先謙指出陜縣與大陽隔河對岸,所以有上陽、下陽之分,又有南虢、北虢的稱呼。對於東遷後的西虢,應稱其為上、下陽之虢;南、北之虢;平陸—陜縣之虢或三門峽之虢。

關於西虢國東遷的原因,傳統的觀點認為是為規避犬戎等遊牧民族的襲擾。而西虢東遷的時間,史學界有厲、宣之際、宣王或幽王時期和隨平王東遷三種觀點。持厲、宣之際西虢東遷的學者認為:1.三門峽虢國墓地最早的墓葬年代為宣、幽之際,而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及陶器帶有明顯的西周晚期的特征,包括墓主去世前後不久鑄造的明器,有的銅器對應年代甚至在宣王之前。2.王國維考證獫狁等遊牧民族的東侵,在厲、宣之際是最為厲害的。3.厲、宣之際關中地區頻發的旱災、周王室統治重心向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轉移以及對諸侯控制力減弱、西虢故地政治、經濟、軍事和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都是西虢在厲、宣之際東遷的原因。

持宣王或幽王時期西虢東遷的學者認為:1.李豐通過對三門峽虢國墓地銅器的分期研究,認為西虢在虢文公時期東遷。2.雷學淇認為西虢東遷在周幽王時期虢人滅焦之後。

持西虢隨平王東遷說的學者認為:1.《水經註·卷十八·渭水》引《太康地記》中明確記載了西虢國隨周平王東遷。2.西周分封諸侯的目的在於“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西虢國的封地是抵禦西部少數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周天子是不會允許西虢國在周王室東遷之前遷移的。3.周宣王時期多次擊退遊牧民族的進攻,締造了宣王中興,西虢國未受威脅到非東遷不可的地步。4.俞偉超認為三門峽虢國墓地所出土的文物“形態變化不大,可見時代是很接近的”,其南的李家窯遺址文化層堆積不厚,可見延續的時間也不長,墓地和遺址所出土的器物和陶片“皆屬壹般所推定的兩周之際的東西”,與古籍所記載的西虢隨平王東遷的史實相符。5.李學勤認為“如果不能在三門峽虢國墓地中找到確切屬於西周的墓葬,還是要承認西虢隨平王東遷的記載”。

西虢國東遷後,在故地存有支庶壹族的小虢國,前687年被秦武公所滅。

虢宣公子白鼎銘文拓片 虢宣公子白鼎,周宣王時期青銅器,壹說為周夷王時期,現藏於北京頤和園管理處

中興之主虢公忌父

主條目:虢公忌父

平王東遷後,因先前虢石父和虢公翰的所作所為,使周平王失去了對虢國君主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幫助平王東遷立有大功的鄭國國君。鄭武公、鄭莊公兩代國君在周平王時期都擔任卿士的職務。前767年,鄭武公攻滅了位於河南省滎陽市的東虢國。鄭莊公時期,他的過分專權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滿。前722年,鄭國國內發生***叔段之亂,***叔段戰敗後他的兒子公孫滑逃到衛國。衛國率軍攻打鄭國,奪取了廩延(今河南省延津縣北),鄭莊公竟然調用周天子和虢國的軍隊攻打衛國南方邊境。趁鄭國內亂,時任虢國君主的虢公忌父積極參與王政,得到了周平王的信任。前720年,周平王為限制鄭莊公的權力,想將鄭莊公的權力分與虢公忌父,卻遭到了鄭莊公的強烈抵制,由此發生了周鄭交質事件。周平王去世後,與鄭莊公不睦的周桓王準備將王室政務交給虢公忌父掌管,結果激怒了鄭莊公。鄭莊公命祭足率軍隊割取了溫地(今河南省溫縣)的麥子和成周的禾,由此周鄭兩國交惡。經過多年的努力,虢公忌父於前715年終於被周桓王任命為右卿士。

前718年,晉鄂侯去世,曲沃莊伯趁機發兵攻打晉國國都翼(今山西省翼城縣西)。周桓王命虢公忌父攻打曲沃莊伯,曲沃莊伯敗逃回曲沃。晉國國人立晉鄂侯之子光繼位,為晉哀侯。這是虢國國君首次奉周天子之命幹涉晉國內政。

虢公林父時的國力再衰

主條目:虢公林父和?葛之戰

虢公忌父死後,虢公林父繼位。前707年,周桓王完全剝奪了鄭莊公主政的權利,鄭莊公於是不再朝見周天子。周桓王怒於鄭莊公的無禮,於同年秋聯合諸侯討伐鄭國。周桓王親自統帥中軍,虢公林父統帥右軍及蔡、衛兩國軍隊,周公黑肩統帥左軍及陳國軍隊。而鄭國方面,鄭莊公采納子元的建議,使用魚麗之陣,由曼伯指揮右方陣,祭足指揮左方陣,原繁、高渠彌帶領中軍護衛鄭莊公,雙方大戰於?葛(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北)。鄭軍猛攻側翼的陳、蔡、衛的軍隊,諸侯聯軍不敵敗逃,繼而引發周軍的混亂。鄭莊公命兩翼部隊合攻周軍,周軍大敗,周桓王也被鄭將祝聃的箭射中肩膀。?葛之戰的失利標誌著周天子天下***主地位的喪失,而周桓王不得不借助虢國的力量施行天子的余威,幹涉其他諸侯國內政。

前705年冬,晉國再次爆發內亂,曲沃武公誘殺晉小子侯。次年冬,周桓王派虢公林父討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敗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晉哀侯之弟晉侯緡為晉國君主。前703年,虢公林父再次聯合芮、梁、荀、賈四國討伐曲沃武公。

虢公林父曾在周桓王面前說大夫詹父的壞話,但周桓王沒有相信。前702年,詹父率領王師討伐虢公林父。同年夏,虢公林父被迫出奔至虞國,此後事跡不詳。

亡國之君虢公醜

主條目:虢公醜

虢公林父之後在位的是虢國末代國君虢公醜。虢公醜在政治上重神輕民、殘暴昏庸,拜丹朱神請土和夜夢蓐收是兩個典型事例;軍事上他興師動眾、濫用武力,在位期間數次發動對外戰爭。前673年,鄭厲公聯合虢公醜,幫助周惠王平定了王子頹之亂。前664年,虢公醜奉周惠王之命討伐樊國,將前年背叛周惠王的樊仲皮押解至京師。前660年,虢公醜在渭汭(今陜西省華縣渭河入河口地帶)擊敗犬戎。前658年,虢公醜又在桑田(今河南省靈寶市境內)擊敗戎族。而虢國與鄰國晉國的關系長期不睦是導致虢國滅亡最重要的原因。

前679年,曲沃武公攻滅晉侯緡,又用寶器賄賂周僖王,周僖王遂承認曲沃壹支代替晉國國君成為諸侯,曲沃武公正式更名為晉武公,而此前屢次興兵討伐曲沃壹支的虢國國君又轉而支持晉武公。晉獻公繼位後,為徹底解決國內君位隱患,采納士蔿的建議,唆使諸公子誅滅遊氏家族,然後將他們集中起來築城居住,最後派兵全部誅殺。僥幸逃脫的公子出奔至虢國,在他們的教唆下,虢公醜於前668年兩次派兵攻打晉國,但未能取勝。晉獻公在完全解除國內隱患後,決定滅亡虢國。前658年,晉獻公派大夫荀息用屈地(山西省吉縣東北)出產的馬和垂棘出產的璧玉賄賂虞國國君,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公貪圖晉國的寶物,不顧宮之奇的勸諫,率軍回合晉國裏克、荀息的軍隊,攻取了虢國的重鎮下陽,隨後命瑕父、呂飴甥駐紮於此。而虢公醜不顧亡國的威脅,反而興兵攻打桑田的戎族。前655年,晉獻公再次使用假道伐虢之計,向虞國借道。宮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公,虞公不聽。同年冬,晉軍會和虞師奪取上陽,攻滅虢國,虢公醜出奔至東周京師。歷經四百多年的虢國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晉國又以駐軍為名,趁機攻滅了虞國。梁玉繩認為,晉獻公攻滅虢國之後,將土地賜予晉惠公之舅虢射作為食邑。虢射本為允姓,後因食邑於虢而以虢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