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
壹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壹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壹卷,***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壹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賞心悅目,而且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山海經》的內容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壹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地理書。
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壹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
《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壹組;海內經4篇作為壹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壹組。
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壹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幹節,前壹節和後壹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壹壹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
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壹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目錄 山經 第壹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壹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壹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大禹 第壹卷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 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麗{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註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 疾。
又東三百裏,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裏,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 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裏,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
有獸焉,其狀 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 而東流註於憲翼之水。
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又東三百裏柢山,多水,無草木。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四百裏,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
有獸焉,其狀如貍而 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裏,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
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 ,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裏,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 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註於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 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裏,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 南流註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裏。
其神 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壹璋玉瘞,糈用稌米,壹璧,稻米、白菅為 席。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
英水出焉, 西南流註幹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 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東南四百五十裏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 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三百四十裏,曰堯光之山,。
2. 描寫上海的古詩句1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3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4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5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7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3. 用現代漢語描寫壹篇關於三峽這篇古文的文章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長204千米。
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
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壹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
三峽是由於這壹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稱瞿塘峽,巫山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兩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緊束,最窄處只有100公尺左右。
水道曲折多險灘,舟行峽中,有「石出疑無路,雲升別有天」的境界。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壹,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裏,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這裏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
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
郭沫若同誌在《蜀道奇》壹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壹部名叫《水經註》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壹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地跨兩省。
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壹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裏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遊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長江三峽風光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裏的群峰,重巖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裏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裏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裏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壹山 壹水,壹景壹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壹,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壹種祭祀活動。
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4. 關於山海的詩句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11.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1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1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 1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15.水何淡淡,山島聳峙-《觀滄海》——曹操 1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
5. 描寫"水"的古文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式解》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