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成都新昌古鎮之旅旅遊指南

成都新昌古鎮之旅旅遊指南

成都新場古鎮是壹個充滿巴蜀文化元素的特色小鎮。在這裏,妳能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震顫。大家都會獲得很好的參觀體驗,感受到古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在這裏,我給大家分享壹下具體攻略指南。

新場古鎮,位於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縣西部最早的建制鎮。這是壹個有山、丘陵和水壩的地區。從成都出發,走成溫高速,從王思、新昌出口下高速,再行駛5公裏左右。到那裏大約需要1個小時。

新昌古鎮始建於東漢,興起於明朝嘉靖年間。西接邛崍,南接王思鎮,北接楚江鎮、花水灣、西嶺雪山。是茶馬古道上的歷史文化名鎮之壹,擁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

西嶺雪山流水豐沛,流經頭研河、二研河、三研河,環繞新場古鎮。

古鎮有七條古街,分別是夏征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橫街、石翔街和河壩街。還有水巷、張壹廟巷、謝佳巷、石矛巷、銅石巷、上紫庫巷六條小巷,布局為兩豎兩橫井。現存古建築面積數十萬平方米,房屋多建於清代和民國時期。

有許多大庭院和亭臺樓閣,青磚綠瓦,木樓木柱,雕梁畫棟,惟妙惟肖的墻壁在銀行,如李的舊居,俱樂部,客棧,黃斯托樓,廣東會館,天主教堂,福音堂等。劉成勛故居和碧山寺。

走在古鎮裏,最大的感受就是到處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有百米長的永安廊橋,有不足兩米長的小石橋,有九尺長、壹尺二尺寬的九孔橋。

這些水是流水,往往屋檐下有壹條小溪,小溪兩岸深樹密林,幾級臺階,幾尺護欄,或洗腳,或洗菜,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

01、三寸金蓮館 江湖幫派館

壹到新昌古鎮門口,兩座古樸青磚的三層樓塔映入眼簾。聽古鎮的村民說是古塔的復制品。這兩個塔是兩個小博物館,即三寸金蓮閣和江湖幫閣。

江湖館內有大量圖文資料和實物,介紹了舊社會袍哥組織、青幫、紅幫(洪門)三大江湖幫派的起源、發展和變化。

三寸金蓮博物館記錄了自宋代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壹千多年婦女纏足的歷史,展出三寸金蓮弓鞋、制鞋工具等實物。古代女子纏足的歷史始於何時?還有待歷史考證,但從宋代開始普遍認可。

俗話說“壹雙小腳,壹壇子眼淚”,我家小姑娘從五六歲起就要纏足,用壹條長長的布條,將除大拇指外的四個腳趾弄斷,將腳掌彎向腳心,形成壹個竹筍形狀的“金蓮”。痛苦可想而知。“小、細、尖、彎、香、柔、正”是纏足的最高標準,也是女人婚後生活的保證,否則不會結婚。《纏足兒歌》是這樣唱的:壓油,壓盤,坡裏暖陽,燒開熱水,倒青鹽。媽媽幫我綁腳。

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是壹雙小腳,經常壹瘸壹拐的。每次給奶奶洗腳,我都覺得害怕。感謝婦女解放運動,不再有小女孩小腳被綁時撕心裂肺的哭喊。這種幾千年來強加給女性的折磨,已經被永遠遺忘了。

02、3+2讀書薈

新昌古鎮還有壹個“32讀書會”很吸引我。這是壹個由分享閱讀樂趣的愛書人發起的民間圖書館。所有的書都可以免費閱讀。

我喜歡讀書會吧臺上的這句話:分享書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

讀書會也經常舉辦各種讀書活動,邀請壹些知名人士來這裏和大家分享讀書故事。公益班有:青年班、鄉村班、兒童班、閱讀分享班等。

三個女孩甚至在放學後承擔了很多孩子作業的輔導,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歡迎。在農村,有這樣的讀書環境,真羨慕新昌古鎮。

本來我只打算在這裏參觀壹天。因為這裏的“3 2讀書會”,我在這裏待了壹個星期。

每天早上,我帶著相機走街串巷,走遍古鎮的各個角落。下午拿個筆記本,坐在讀書會的角落裏,要麽安靜的看書,要麽寫幾頁遊記處理拍下的畫面。

“那個下午,那個周末,仿佛就在昨天,其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時間是可以沈澱的。也可以證明,壹群追夢人,壹個有愛有理想的地方,在驗證不平凡的夢想是從壹群平凡的人開始的”

泡壹杯薄荷水,看窗外遊人如織,聽河水潺潺。讀書累了,就找女生聊天,幫她們整理書籍,打掃衛生。和他們討論讀書的樂趣,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或者邀請他們穿上喜歡的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撐著陽傘,來到小橋流水,給他們拍漂亮的照片。

03、從前的清源市

九洞橋前,有壹座古色古香的照壁,上面篆書“正本清源”。

新昌古鎮始建於東漢,古稱慶元。由於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南來北往商賈雲集的集市。千百年來,這裏的木材、茶葉、大米吞吐量很大,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之壹。

特別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從最初的零星小攤、客店,發展成為店鋪眾多、市場繁榮的集市場所。

目前,古鎮內仍保留著許多明清建築,古鎮還保留著傳統的趕集習俗。每隔2天、4天、7天、10天,附近山區的農民和百姓都會背著籃子來這裏趕集。因此,有人稱新昌為“延續千年的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集市”。

曾經有這樣壹副對聯形容當時的清遠市:晴空遇上霧山,夏薇鄭雲,人文薈萃;源頭活水出,人傑地靈,智者活得好。

04、劉成勛故居

正因為新昌古鎮人文薈萃,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所以古鎮裏有很多名人故居,包括劉成勛故居。民國四川軍閥劉成勛,曾任四川省省長、川軍總司令。

劉成勛故居山墻不大,只有壹條人行道的寬度。它沿著壹條狹窄的過道進入前院,隨處可以感受到川西民居的特色。門、窗、梁上有許多木雕,圖案豐富,做工精美。

有壹個關於劉成勛生平的展覽正在展出。四川陸軍武備學校畢業後,壹步步當起了旅長、師長、軍長,直到回家過著閑散的生活。他於1944年去世。

雖然是四川的大軍閥,但他的故居還是比較簡陋的,跟大邑縣的劉莊園沒法比。

05、璧山寺,壹個感恩的地方

作為昔日商貿重鎮,不可能有儒釋道三教九流的勝地。然而,新場古鎮的碧山寺卻供奉著壹個真實的人,——李萬春。這個李萬春不是什麽大官,只是明朝重慶璧山的壹個小知府。這座寺廟被新昌古鎮的人們稱為“感恩寺”。幾百年來,這裏成了新人祭神祭祖的地方。

也許是碧山寺因地制宜,大門和其他地方很不壹樣,只有壹個空門。

相傳新昌商人畢鵬在重慶璧山縣經商。李萬春是璧山縣令,李萬春做了壹件大事

李萬春因清廉被革職,懲治腐敗,壹怒之下投江自盡。畢鵬知道後,因為感激李萬春的坦誠和對他生意上的幫助,回到新場古鎮,修建了畢山寺,用來供養李萬春,讓後人永遠祭祀這壹片藍天大老爺。

這座寺廟是2008年汶川地震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捐助下重建的,因為部分建築受損。

重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堂和佛寺。著名僧人義成、魏賢僧分別題寫了聯名。為信眾和遠近遊客創造壹個寄托信仰、傳承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繁榮的宗教場所。

06、喝茶、打麻將體驗壹種慢生活

去四川旅遊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街小巷都有很多茶館,新昌古鎮也不例外。當地居民從早到晚幾乎都有壹杯茶,遊客從早到晚都可以喝。他們壹看到別人的杯子空了,就會馬上續杯。只要喝茶就睡不著,但四川人其實喝完就睡著了。可見四川人喝茶已經成為壹種生活習慣。

這裏的茶館大多集中在穿過古鎮的小河裏。妳可以在茶館的包間裏喝茶,也可以在河邊的走廊裏喝茶,還可以在露天的茶館裏喝茶。

在河廊蜿蜒之處,可以欣賞風景,聽潺潺流水。小圓桌、方桌,四周是幾把藤椅、涼椅,甚至還有小竹椅,或在壹個綠樹成蔭的地方,或在桌椅上方撐著雨傘,圍坐喝茶,擺成壹個龍門陣,生動地體現了新場古鎮的慢生活。

註意,可以放在茶海上,茶具或紫砂,或瓷器,現在基本上都用電水壺,遊客自己燒水沖泡。

大多數四川人用這個啤酒杯喝茶,他們喜歡喝濃茶。大部分沖泡的茶杯可能與四川人豪爽的性格有關。這種杯子有把手,不燙手,盛茶多,喝起來方便。如果不喜歡喝茶,也可以喝枸杞菊花檸檬茶。大部分外地的女生都比較喜歡這種飲料。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新場古鎮的人更喜歡喝四川當地的茶,離邛崍比較近,所以邛崍的文君茶和紅茶比較多。當然還有峨眉山的竹葉,山頂的露珠,黃牙。宜賓有很多川紅功夫。

喝茶不僅是為了擺龍門陣,也是為了棋牌娛樂。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麻將和牌九也是四川人的最愛。打牌的時候點壹杯茶,還是餐廳工作人員。他們不忙的時候,連圍裙都脫不下,就已經開始做壹百萬個蛋糕了。

頭發花白的老奶奶也會和同桌的小姑娘打麻將。她太專註了,都不知道自己進了我的鏡頭。

而且赤膊、拖鞋已經成為當地人的標配。在街上,在店裏,打麻將,時間就這樣從指尖溜走。

07、壹雙巧手織就美好生活

街上有自己做手工藝品和刺繡的,既是作坊又是門面。有了生意,停下手頭的事,談好價格,成交。生意沒了,我又開始忙工作了。

他們不僅僅是在編織竹籃、竹籃,更是在編織自己的人生和美好的人生。

銀針飛舞,彩線穿梭,壹朵牡丹含苞待放。可見妳繡的每壹針,都有人疼妳;可見君牡丹有壹生,有人在等妳。紅手裏有千萬根綠毛,等著太陽獨自發光,等著牡丹染銅瓶。

08、曬出人間百味

新昌古鎮最讓人留戀,也最讓人感受到煙火氣息的,就是“曬”。大街上,門口,各種曬,曬出生活,曬出世界。

與這裏的壹些商業人造“古鎮”不同,街上的這些種“曬”並不是擺出來給遊客拍照的。這是新昌古鎮世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結果,是真實的生活。

鎮外有自己的農田,有自己的日夜勞作和收獲。當天氣晴朗時,t

所以,也讓我對這裏戀戀不舍,仿佛有了壹種回家的感覺,壹種小時候媽媽讓我在幹枯的谷穗裏撿鵝卵石、谷殼、草籽的記憶。

豆幹、地瓜幹、蘿蔔幹都是過季後需要的食材。經過幾天的曬幹,它們將成為未來的美味佳肴。

長滿青苔的瓦片,壹雙紅色的鞋子,壹筐風幹的紅薯,映入我的鏡頭,讓人不禁好奇這是壹個怎樣的家庭。可能是孩子剛上中學,放假回家,媽媽催他把臟球鞋脫下來,趁著天氣好趕緊洗幹凈,好讓他向可以收拾孩子的麗麗索索請假。

不管遊客來不來,古鎮在這裏,生活也在這裏。也許這就是古鎮千年傳承的地方。

走過繁華的街道,走進安靜的小巷,我找到了喜歡這裏的原因:我在尋找壹個古鎮,不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是為了壹種充滿煙火氣的家的感覺和童年的回憶。

頭發花白的老奶奶,躺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擺弄著孫子或曾孫的玩具,曬著臺階上壹雙紅色尖頭的平底鞋。我跟奶奶打招呼,問:“奶奶,這是妳的布鞋嗎?真的很漂亮。”

“我還有很多好看的鞋子和衣服。以前是自己做的,現在看不到縫線了。孩子們給我買的。我以前鞋子上繡過花。”

壹個懶惰的小花貓,我的相機已經到了它的鼻子,我懶得動。

“嘿,醒醒,小貓。我走累了。妳能把妳的椅子借給我休息壹下嗎?”

小家夥不理我,嗚嗚嗚,又打瞌睡了。哼!不理我,我也不理妳。我們走吧。

09、古鎮處處有故事

街上有壹輛舊自行車,後座上有壹頂草帽,旁邊兩個擦亮的籃子是空的。千百年來,四川人用籃子承載著生命,承載著日月,承載著全家,承載著未來和希望。乍壹看應該是有故事的。

果然有幾個兄弟坐在街角小店,應該是自行車和籃子的主人。或者剛賣完土特產,幾個兄弟在店裏歇歇腳,順便弄點吃的再回家;或者幾個老朋友,匆匆相見,來店裏,點幾個菜,和幾個兄弟喝壹杯。幾個兄弟已經喝得臉紅,褲腿高高卷起,背上還留有壹些汗漬。就是這樣壹根脊梁支撐著整個家庭。

眼前又出現了那個溫暖的畫面:壹個大叔搖著壹把蒲扇,赤著腳,拖鞋放在壹邊,雙腿交叉,壹只小狗依偎在竹椅下。阿姨大概叫叔叔回家吃飯。

兩位老奶奶不知道是走累了就休息,還是在路邊自家地裏賣吃不完的菜。他們沒有喊叫,沒有叫賣,或者是在筐裏拉東西,或者是受腮托安靜地坐著。

看著眼前的場景,突然有壹種想唱《小背簍》的沖動。不是這個小籃子有沒有背過壹個尿濕媽媽背的調皮男孩。

當我們在街上相遇時,我們還沒來得及脫下圍裙就跑出了商店,並開始與路過的老兄弟交談。肯定是在說“幾天沒見老嫂子了。妳最近怎麽樣?下次讓老嫂子來市場,讓我們姐妹好好聊聊。”

剛騎著三輪車送完貨的小哥哥看到遠處曬太陽的老奶奶,趕緊下車跟老奶奶打招呼。她慈祥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壹定是在告訴我小哥哥騎慢點,註意安全。

壹輛穿著紅色雨披的小型電動車停在壹棟老房子前。估計是我嫁出去的女兒利用周末回家看望老母親了。

好吃好喝的孝敬老人的禮物都被帶進了家門。女兒在拆洗老太太,縫縫補補,老太太走到她面前,大談東父母李家的短處。

10、妳來與不來,古鎮生活情調

街上有竹棍夾住這只小蟲子的腿,說是竹子裏面的蟲子。不知道有人買這種小昆蟲是為了玩,還是為了吃,還是作為藥材。老太太濃重的四川話我聽不懂,給我留下了對這只小昆蟲的懸念。

幾個竹筍,半筐雞蛋,壹個老秤砣,幾個老人。坐在永安橋的橋廊上,奶奶面前地攤上的東西都賣光了,估計也就十幾塊錢。但就是不能閑著,不為別的,只為這裏的熱鬧。

竹籃,竹匾,竹籃,甚至鍋都是竹子做的。古鎮的路邊、房前屋後、池塘周圍,都種著竹子。這些竹制器皿很可能也是就地取材。

路邊放了幾個竹籃,沒有買賣,只是小規模經營。當被問及這些籃子多少錢時,他們從門後探出頭來問,大的還是小的?

理發店的椅子應該是舊的,已經有很厚的包漿了。歲月如是。日復壹日,我剪掉了壹茬煩惱的絲,把黑發剪成了白發。

壹,十,十五,這個籃子是李二阿姨的,那堆是劉叔叔的。這幾天沒見人,壹會兒給她送過去,看看阿姨身體好不好。

兩只魯花雞正在竹林裏覓食,咕咕叫著,被散了,它們很開心。

多年不見的農具攤出現在鏡頭裏。這些農具攤,曾經是我父親最常帶我去的地方。坐在父親肩膀上的時候,父親壹直覺得我鋤頭的重量很輕。慢慢地,父親的鋤頭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輕。父親走了,鋤頭還掛在老家的山墻上,銹跡斑斑。

這個大叔壹看就是個有文化的人,什麽都管。大概退休了,就是看看報紙。

11、古鎮的美食挑戰妳的味蕾

在新昌古鎮,去公路旅行,壹個星期幾乎沒有什麽好吃的。只是粽子在不斷的變換花樣,有粽葉包的,有竹葉包的,有豆沙餡的,有棗泥餡的。

炸豆腐,不知道新昌古鎮的豆腐是怎麽做的,但是能炸的這麽金黃松軟,味道超級好。

妳壹定要嘗嘗特色肥腸。血塊軟滑,肥腸油而不膩。當然,記住最好是辣的。王把血從盆裏撈出來,直接用手裏的刀切成小塊,放進鍋裏“燙”壹下,就出鍋了。這是壹種腐爛的香腸,但還不算太壞。妳需要咀嚼它。配上蔥花,巴適!上癮了!

妳也可以喝壹杯有紅泡的女兒藥酒。裏面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功效。店裏很少有人喝瓶裝酒,然後拿壹杯醬紅藥酒,壹盤花生,壹盤毛豆,壹兩把黃瓜。讓他們生活在壹起,滋潤!

12、酒店民宿

不在街上的時候,我就待在民宿裏,白天聽窗外潺潺的流水聲,晚上聽蛙聲。偶爾有幾只螢火蟲飛來,點綴夜空。

深沈,慵懶,躺在院子裏的涼椅上,帶著壹把文藝範,翻翻手裏的書,關了手機,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形象了。反正妳誰都不認識,可以壹整天壹動不動。

也可以打著陽傘,走過小橋流水,走過曲徑通幽的回廊,融入新昌古鎮的人群中。前提是妳的四川話要地道,不然別人跟妳說川普,妳聽不到屬於新昌人的土話和俗語。

走過永安廊橋,來到河對岸。這裏正在建很多新房子,比老街區華麗多了,但我還是喜歡老街區的味道。

老街上有裊裊炊煙,有曬太陽的老人,有下到河邊摸蝦、打水仗的少年。這裏有家的味道,有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