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地震前為什麽會有前兆?

地震前為什麽會有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系。古書《隆德縣誌》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1.地震的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壹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註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壹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汙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註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壹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巖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借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巖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巖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壹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地震觀測臺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臺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

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臺站叫地震臺或測器臺。早在壹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壹臺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采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鉆孔)地震儀。相當壹部分地震臺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臺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臺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臺站。

解放前,舊中國只有壹個地震臺、三個地震工作人員,地震事業極為落後。解放後,新中國的地震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57年.四川省第壹個地震臺——成都地震臺,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臺地震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國的地震事業加快發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現中國地震局)經過近三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地震觀測臺網已具規模,目前,我國已建立了I000多個現代化的地震臺(含地方地震臺),地震觀測技術廣泛應用了電子、無線電傳輸和數字化等高新技術。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會出現多種反常的大氣物理現象,如怪風、暴雨、大雪、大旱、大澇、驟然增溫或酷熱蒸騰等。

與此相應的溫度、氣壓、溫度的變化,會使人體感到不適。

1503年1月9日,江蘇松江地震,有震前“有風如火”的記載。

1668年9月2日,山東莒縣地震,有震前“酷暑方揮汗”、“日色正赤如血”的記載。

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地震,有“未震之前數日,四面天邊,變黃如火焰,睛空幹燥,人均感覺焦灼幹燥”的記載。

1925年3月16日雲南大理地震,震前“久旱不雨,晚不生寒,朝不見露”。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大地震之前,雖已是嚴冬季節,天氣卻特別暖和,有時能聽到雷聲;個別陰坡沒有凍土,長青草,有的地方還發現蝴蝶和昆蟲。1月31日出現高溫低壓,從2月2日起氣溫連續上升,氣壓急劇下降,到2月4日,日平均氣溫出現頂峰,比常年高8度。另外,2月3日上午3時至10時,震區氣溫突然上升,形成壹個以海城為中心的急劇升溫區,兩個小時內海城增溫12度,而離海城較遠的大連市增溫2度。

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發生7.9級地震,“震前幾小時風塵大作,風向紊亂,上下亂竄”。1966年2月5日,雲南東川發生6.5級地震的前三日連續有霾,震前壹日霾的濃度最大。1971年3月23日新疆烏什發生6.3級地震前幾天,霧氣騰騰,灰塵滿天。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震前不久,星空突然昏黑,地上伸手不見五指,大震過去後,很快又亮了起來。

大震前的各種大氣異常現象,近年來有很多報導,可以說,臨震大氣物理現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於地震前兆現象和氣象本身的自然現象容易混淆,還必須進壹步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