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征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壹點不全意,壹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致美好。
賞析:文徵明習字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而且更不能馬虎草率 ;只要有了壹定的積累,才會有質量的飛躍。如果希望壹蹴而就,或者敷衍潦草,都不會成功。我們學習知識也應該如文徵明習字壹般,這樣才會取得成功的成績。
簡介:馬宗霍所撰《書林藻鑒》十二卷、《書林紀事》四卷,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初次付梓在壹九三五年,翌年又印行了壹次,此後遂絕版,迄今已四十五年了。《書林藻鑒》是壹部歷代書法評論資料匯編,按時代順序和人物編次。書林紀事》是編輯《藻鑒》時的副產品。這部書搜輯了有關書法家的掌故史實七百余則,亦按時代和人物編次。《藻鑒》和《紀事》實際上可視為壹部著作的兩個組成部分,對於書法史研究者、書法評鑒家、書法家和壹般書法愛好者來說,是同樣需要的讀物。
馬宗霍(1897—1976),湖南衡陽縣人。湖南南路師範學堂畢業。歷任暨南大學、金陵女子大學、上海中國公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湖南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湖南師範學院(今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中華書局編審。主持廿四史點校工作。畢生以研究文字學為其主攻方向,潛心《說文解字》二十余年。除《說文解字》方面的著述外,尚有《音韻學通論》、《文字學發凡》、《中國經學史》等。善書法,自成壹體。
(二)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壹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賞析: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應該虛心,不要淺嘗輒止,說明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作者及作品:出自古籍《列子.湯問》。《列子》本來是列子(戰國初期鄭國人列禦寇)、列子弟子、列子後學著作的匯編,約在戰國後期成書。秦始皇焚書坑儒,《列子》被禁。漢初崇尚黃老,《列子》得行於世。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間。漢成帝求遺書於天下,劉向將《列子》編成八篇, 藏於內宮秘府。東晉時,張湛撰《列子註》問世,《列子》得以廣泛流傳。
(三)《範仲淹苦學》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賞析: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發奮圖強、勤奮學習,才能創出壹番大事業。
作者簡介:朱熹(zhū 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後寓居福建。朱熹出生於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裏夫。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歷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