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馬王堆易經和顯存本有哪些不同

馬王堆易經和顯存本有哪些不同

壹、回答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與現存本沒有根本的差別,但有重大的特色:

1,易經部分,卦序上異於傳本:傳本卦序是乾始、終為未濟,《序卦傳》談過其世界觀性質,是復雜性質的,帛易的不同 ,沒有這種復雜性,是表達其它認識:其卦序是,縱以乾艮坎震坤兌離巽,橫以天地山澤水火雷風,相疊而成六十四卦,清楚看到,縱是以陽壹片陰壹片,橫是以相對相錯構成。

2,易傳部分,有些內容是傳本沒有的,如《易之義》中孔子開宗明義之語“易之義,唯陰與陽”,很重要的資料。

3、另外,卦名有很多不同。

二、擴展知識:

1、簡介:馬王堆帛書周易。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3號,與其它27種帛書壹起出土。原盛於壹漆盒內。

2、帛書《周易》出土及整理概況:帛幅高約48厘米,寬約85厘米,墨書。由於是折疊後放置,腐敗後而成片狀。所以從後來的拼接復原後可以推知,其折疊方法是:先將帛卷首尾對折,並如法又對折兩次,然後再上下對折而成。顯然這種方法雖然減少了存放空間,但數以千年的埋藏,疊狀的帛卷確殘損了不少文字。

馬王堆帛易,有經傳及經文,六十四卦完整無缺,個別的字殘損,有壹些通假字。帛書易傳諸篇是《二三子問》上下篇、《系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

關於帛書《周易》的整理發表,卻是相當漫長的,完全可以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1973年帛易出土,然而此後經過了約十二年,即1984年的《文物》第三期才發表了帛書《周易》經文,即《馬王堆漢墓帛書〈六十四卦〉》。其易傳部分的整理公開就更晚了,其在帛易問世的30年後。1992年《馬王堆漢墓文物》刊載了帛書《周易》和《易傳》之《系辭》部分的全部照片和圖版釋文。13年陳鼓應先生主編的《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刊發了陳松長、廖名春合釋的《二三子問》、《易之義》、《衷》、《要》傳文。1995年後,朱伯昆先生主編的《國際易學研究》(第壹輯)又收錄了廖名春的《繆和》、《昭力》之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