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壹書乃是莊周及其門徒後學所***著,《漢書·藝文誌》載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為三部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壹。內篇乃為莊子所著,外篇多數為莊子所著,但間有弟子所篡補者;雜篇多為後學弟子所推衍。
細觀《莊子》壹書,書中多次提到老聃,的確談無為無己之論,但是更多的是談論孔子、顏淵之流,且不如前人所說諷刺儒家、肯定道家,而是將儒家學說加以發揮,與道家加以結合,從而成就了真正的莊學。莊子的學說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所以人人讀來都會感到親切,都會受益,所以才能成為知識分子的崇拜偶像。他的許多觀點和見解,尤其是對待外物的智慧態度,完全超越了時空限制,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照樣可以借鑒效法。
後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壹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