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溫補菜肴有哪些?

溫補菜肴有哪些?

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

1、燉羊肉最有營養

羊肉的做法很多,據古籍記載,元代就有十余種;到了現代,資料最完整的壹本《清真全羊菜譜》中,***記載了280種羊肉的做法。如果按照類別劃分,則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燉、煨、涮、拌、炸等。這麽多做法中,到底哪壹種更好呢?記者采訪了有多年餐飲經驗的廚師楊先生。

據楊先生介紹,燉羊肉是最常見,也是最好的吃法。它最大的優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煮過肉的湯,營養程度非常高,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經過燉制以後,更加熟爛、鮮嫩,易於消化。如果在燉的時候再加上合適的中藥或營養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品,滋補作用會更大。如當歸羊肉湯、枸杞羊肉湯、黃芪羊肉湯、羊肉蘿蔔湯、羊肉豆腐湯、豬蹄羊肉湯都屬於此類。冬天,很多人喜歡吃鍋仔羊肉,這也是燉羊肉的壹種。但吃時不要過於心急,壹定要保證將肉燉爛、燉熟,否則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狀芽孢桿菌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食後會導致四肢乏力。

楊先生說,烤羊肉串原為新疆地方風味小吃,是用鮮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在鐵釬上,蘸上調料,在火爐上烤熟。烤羊肉味道鮮美,烤的時候最好選用鮮羊肉,別用冷凍的。這樣,營養流失少,而且容易消化。類似的做法還有烤全羊、炒烤肉、炭烤羊腿等。

此外,燜羊肉也可以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做法以黃燜羊肉最為常見。涮羊肉鮮嫩,羊肉中的活性營養成分能夠較好地保存。但涮的時間不宜太短,否則不能完全殺死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炸羊肉香鮮、可口,但羊肉中的營養成分損失較大,而且含熱量較高,油炸食品還容易產生苯丙芘等致癌物質,最好少吃。

2、蝦營養價值豐富,脂肪、微量元素(磷、鋅、鈣、鐵等)和氨基酸含量甚多,還含有荷爾蒙,有助於補腎壯陽。在西方,也有人用白蘭地酒浸蝦以壯陽,鑒於此,便不難知道為何扶陽不可缺少蝦了。但有壹點需要留意:蝦無疑對腎陽虧者有效,但陰虛陽亢者不宜多吃。

韭菜炒蝦肉

原料:韭菜適量,鮮蝦250克,生姜3片。

制法:將蝦去腸去殼,爆香姜片,放入鮮蝦炒熟。韭菜炒妥,與蝦壹起上碟即可。

功效:主治腎虛、陽痿等癥。

蒸蝦仁

原料:蝦仁15克,海馬10克,子公雞1只,調味品,清湯適量。

制法:將子公雞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凈,裝入盆內。將海馬、蝦仁用溫水洗凈,泡放在雞肉上,加調味品、清湯,蒸至爛熟即可。

功效:溫腎壯陽,益氣補精。主治陽痿早泄。

米酒炒大蝦

原料:對蝦300克,米酒適量,生姜3克。

制法:將對蝦去腸洗凈放入米酒中浸泡15分鐘後取出,加油、生姜猛火炒熟,調味上碟。

功效:主治腎氣不足、陽痿。通血脈,補腎壯陽。

仙茅蝦

原料:仙茅20克,大蝦250克,生姜2片,鹽少許。

制法:仙茅用清水洗幹凈。大蝦用清水洗幹凈去殼,挑去蝦腸。生姜切末。把以上原料壹起放入瓦煲內,加水適量,中火煲1小時,加入鹽少許即成。

功效:主治腎虛陽痿、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等。

醉蝦

原料:蝦600克,紹酒適量。

制法:將蝦洗凈,剪去頭須,除凈肚腸。再將蝦與紹酒壹同煮2分鐘,根據自己喜好,適當加調味品。浸泡1小時後可以食用。

功效:主治腎虛、陽痿、性功能減退等癥。幹煎蒜子大蝦原料:中蝦250克,大蒜20克,椒鹽1中匙。制法:中蝦洗凈,切去頭尾,瀝幹水。猛油下鍋,與蒜和椒鹽同煎,起鍋。功效:強健腺體,益精補虛。

對於以上具有補腎助陽作用的食療,只能根據身體狀況,適當進補,不能沒有限制地過量進補,否則“過猶不及”,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泥鰍含多種營養成分,蛋白質,糖類,礦物質(鈣,磷,鐵)維生素(VB,VA,VC)均比壹般魚蝦高,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並含有艹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人體抵抗血管衰老。

泥鰍性味甘平,入脾,肝,腎三經,具有補中益氣,強精補血功效,治療急慢性肝,四肢乏務,陽萎,痔瘡等癥的輔助佳品。

泥鰍吃法多樣,可煮可燒,又可燉可炒。取泥鰍250克,用水清養至腹呈透明洗凈。另取嫩豆腐500克置盆中,放泥鰍於盆邊,入鍋緩火蒸之,泥鰍受鉆入豆腐中,三四分鐘後加鹽,酒姜末,糖,再蒸10分鐘,取出加味精,蔥花,香油即成,食之嫩香且鮮。

泥鰍大補湯

原料:

泥鰍10尾、大蒜、蔥、姜適量

輔料:

鹽適量。使用藥材:黃芪15克\黃精15克\肉蓯蓉15克\山藥9克\枸杞子9克

做法:

1.活泥鰍入水中養半日,使其吐出腸內臟物;藥材用清水略洗。

2.用熱油爆香蔥、蒜、姜,放入泥鰍略微煎香,再將泥鰍與藥材入鍋,加適量水(淹過食材)燉熟,最後加調味料即可。

Tips:

服法:吃肉喝湯,3~5天吃壹次。

有熱證、實證(如口幹、痰黃、便硬)或有感冒之人,不宜食用。

黃芪等藥,補腎健脾、益氣強精;泥鰍,補肝腎、健脾胃、治陽痿早泄。本品適用脾腎陽虛之性功能障礙,有助維持好精力。

特色:

功效:補腎健脾、益氣強精。適用:陽痿早泄、性欲減退、風濕酸痛、筋骨無力。

4、 人們對滋補食品有冬有冬補,夏有夏補的講究。而在河鮮食品中,有“夏令之補,黃鱔為首”之說。因為黃鱔經過春季的覓食攝生,到夏季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對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都具有滋補功能,故民間還有“夏令黃鱔賽人參”之說,這是民間在滋補食療上對黃鱔的稱頌。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形似長蛇,是壹種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魚類。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鱔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 0.9克,還含有磷、鈣、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更是病後體虛、身體羸弱、營養不良者的上好滋補品。

黃鱔全身除壹條脊椎骨外,別無其他骨刺,加上肉質較厚,便於烹制。黃鱔的食法較多,既可炸、炒、蒸、燒,又可爆、燉、煎、燜和煲湯等。食肆中的炒鱔絲、爆鱔片、幹炸鱔背、豉汁鱔球、紅燒鱔糊,以及黃鱔蒸肉餅和黃鱔焗飯等,均美味可口。而將黃鱔切塊,與雞、豬肉配在壹起,以文火清燉,是既美味又滋補的佳肴。

黃鱔還具有較高藥用價值。據《本草拾遺》中載:“補虛損,婦人產後露淋漓,血氣不調,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氣腸鳴。” 《食療本草》中也載:“補五臟,逐十二風邪患濕氣、惡氣。”現代藥書記述,鱔肉補中益血,治虛損,有除風濕,強筋骨,消渴止痢,去風祛痙之功能。另據報道,近年科學家還發現黃鱔中含有壹種黃鱔素,具有顯著的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功能,對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故糖尿病人常吃黃鱔大有裨益。但吃黃鱔不宜過量,腸胃欠佳的人更應慎食。而黃鱔由於死後會產生毒素,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死黃鱔切不可食用。

黃鱔不宜爆炒

黃鱔又叫鱔魚、長魚,營養豐富,肉味鮮美,是淡水魚中的佳品。但要註意,食用黃鱔時不宜爆炒。因為爆炒的鱔魚絲或鱔魚片,雖味美可口,卻對人體健康不利。

根據科學測定,在壹些黃鱔體內,有壹種叫頜口線蟲的囊蚴寄生蟲。如果爆炒鱔魚絲或鱔魚片,未燒熟煮透,這種寄生蟲就不會被殺死,食入人體約半個月,就會發生頜口線蟲感染,不僅會使人的體溫突然升高,出現厭食,而且會在人的頸頜部、腋下及腹部皮下出現疙瘩,嚴重的還會引發其他疾病。所以,食用黃鱔,壹定要煮熟燒透再吃,以防發生頜口線蟲的感染。

鱔魚宜與藕合吃

鱔魚身上有壹種黏液,這種黏液是由黏蛋白和多糖類結合而成的。它不但能促進蛋白質的吸收和合成,還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A1、B1、B2和鈣等。吃鱔魚的時候,最好能同食些藕。

因為藕的黏液也是由蛋白質組成的並含有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天門醯胺、酪氨酸等優質氨基酸,還含有大量食物纖維,是堿性食品,而鱔魚則屬酸性食品,兩者合吃,保持酸堿平衡,對滋養身體有較高的功效。

韭菜炒黃鱔

原料:

黃鱔2尾(約400克)、韭菜150克、大蒜、姜適量

輔料:

鹽適量

做法:

1.黃鱔清理後切片,韭菜清洗後切段,蒜瓣去皮切蓉,姜洗凈切片。

2.用熱油爆香蒜蓉、姜末,放入黃鱔翻炒幾下,倒入韭菜後略炒,再加調味料即可。

Tips:

有熱證、實證(如口幹、痰黃、便硬)或有感冒之人,不宜食用或少食。黃鱔,補肝腎、益氣血、強筋骨、祛風濕。本品是壹道平補的菜肴,可長期服食,適合怕中藥味道的人。

特色:

適用:性欲減退、陽痿早泄、頭暈耳鳴、筋骨無力、風濕酸痛

1.溫熱性食物

龍眼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荔枝:甘溫養血,益人顏色。

飴糖:補中緩急,潤肺止咳。

扁豆:健脾養胃,化濕解暑。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胡桃:補腎助陽,斂肺止喘。

谷食類:面、蠶豆、豆油、酒、醋。

蔬菜類:生姜、大蒜、大蔥、韭、胡荽菜、芥子、胡蘿蔔、薤白。

果品類:李、橄欖、木瓜、烏梅、粟、葡萄、大棗。

食糖類:蜂蜜、白糖、砂糖。

禽獸類:雞肉、雉肉、鴨肉、狗肉、羊肉、牛肉、鹿肉、貓肉。

鱗介類:鯽魚、鰣魚、鯉魚、海蝦、鱔魚、鰱魚、胖頭魚、鯇魚、泥鰍、鮑魚。

粥是我國傳統食品。糜粥調補是壹種養生長壽的方法。白粥本身就很有營養價值,古人往往制成藥粥,既可保健養生,又有治病之功,糜粥食補法介紹如下:

1.山藥粥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益肺固精,止帶縮尿。

制法:取山藥30克、大米180克,煮粥食用。

2.人參粥

功用:大補元氣。適用於陽氣衰弱、體質虛寒的老年人,有延年益壽之功。

制法:取粟米50克煮粥,加入人參末、姜汁各5克,和勻,空腹食用,連服10~15天。

3.大棗粥

功用:補益脾胃,對老年人體質虛弱、失眠、營養不良、脾虛腹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均有壹定的療效。

制法:大棗10枚,加米100克煮粥食用。

4.蓮子粥

功用: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健脾胃,且可降血壓。

制法:蓮子肉30克煮爛,加糯米100克,煮粥食用。

5.綠豆粥

功用:利水消腫,清暑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食物中毒、瀉痢等。亦可作為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

制法:綠豆30~60克,煮爛後加大米30~60克,煮粥食用。

6.藕粉粥

功用:補五臟,和脾胃,益血補氣。對於老年人腹瀉、胃口欠佳、口幹渴等均有良效。

制法:大米50克煮粥,藕粉30克用少量涼水調勻,沖入米粥內調服。

7.豆漿粥

功用:寬中下氣、利大腸、消腫毒。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黃豆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有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癌作用。

制法:黃豆浸泡、濕磨濾漿,或用黃豆粉加少量水調勻,沖入米粥內煮開食用。

8.奶汁粥

功用:補虛損、潤五臟、益老人。

制法:常用的有牛奶、羊奶、馬奶等動物乳汁,但以牛奶最為普遍。大米100克煮粥,再加入動物乳汁,煮沸服食。

9.芝麻粥

功用:滋補肝腎,養血生津,潤腸通便,烏發。用於老年人肝腎虧虛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須發早白或慢性便秘等。

制法:芝麻15克,微炒後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食用。

10.蘿蔔粥

功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消食導滯。

制法:取蘿蔔100~250克,加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11.胡蘿蔔粥

功用:調養身體、健胃消食。含有胡蘿蔔素,可防治維生素A缺乏癥,降血壓。

制法:取胡蘿蔔數個,切片,加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12.芹菜粥

功用:健胃祛濕,能除心下煩熱、頭昏目眩。有良好的降血壓、鎮靜和保護血管的作用。

制法:芹菜100~15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食用(壹般先煮粥,再下芹菜)。

13.羊肉粥

功用:溫補強壯。用於老年人陽虛畏冷、腰膝酸軟、頭昏眼花。為老年人冬令進補良方。

制法:瘦羊肉150~250克,切成小塊。加粳米250克同煮食用(亦有羊肉與山藥同煮食用或用當歸、生姜及羊肉煮湯服食,均可加調味品)。

14.狗肉粥

功用:溫腎壯陽。溫補之性較羊肉更強。多用於老年人體弱陽虛、畏冷、手足不溫、腰膝酸軟、尿頻等。為冬令進補佳品,老人陰虛火旺者勿食。

制法:狗肉100克,切小塊。與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酌加鹽、姜、蔥、酒調味)。

(1)麻雀。它的肉、血、腦髓、卵,古人都作藥用。麻雀肉微溫無毒,有“壯陽、益精、補腎、強腰”的作用,還可“以起陰具,令人有子”。所以對於中老年人腎虛陽痿,腰膝酸軟,小便頻多者,經常吃些麻雀肉和麻雀粥,很有益處。麻雀的選擇,以10月開始,正月以前,即冷三月食之最好。

麻雀粥的作法:將麻雀5~10只去毛,剖去內臟,洗凈後炒熟,然後放入少量白酒,稍煮,再加水,入米100g煮粥,待粥將成時,加蔥白三支,再煮壹沸即可。可供冬三月早晚餐或點心溫熱服食。性機能亢進者不宜多食。

(2)韭菜。味辛、性溫,有溫中下氣、散血、助陽、通便等功效。早在漢代成書,由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十問》中即指出:“草千歲者唯韭”。認為韭菜是壽命最長的菜,為“百草之王”。適用於胸痹作痛、反胃嘔吐、腎陽不足、腰膝冷痛、跌打損傷、痢疾、誤吞異物等。用法:取50~150g,搗汁飲或炒熟作菜吃。陰虛內熱及瘡瘍、胃疾均不宜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韭菜含有硫化物、甙類和苦味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鈉、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

(3)狗肉。食用黃狗肉為上,黑、白者次之。中醫認為,狗肉有溫補脾腎、祛寒助陽的作用。唐·孟詵在《食療本草》中說:“狗肉補五勞七傷,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狗肉粥對年老體衰、陽氣不足、畏寒肢冷、腰膝軟弱、營養不良等癥有療效。制法:用250g狗肉,切成小塊,少入生姜,同粳米或糯米適量煮粥。可供早晚餐或當點心吃,溫熱服食,尤以秋、冬季為宜。

(4)松子。它是傳統的強精食品。松子仁味甘香美,含75%的脂肪油,主要為油酸脂、亞油酸脂,以及蛋白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E等成份。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滋補強精作用。

松子在民間常用於中老年體弱早衰、頭暈目眩、肺燥咳嗽、咯血、慢性便秘等。用法:每日取松子仁15~20g,研碎,用粳米100g煮粥,分兩次口服。

(5)泥鰍、蛇肉、豬耳、雄蠶、生姜和大蒜、生土豆汁、五味子、山藥、桑螵蛸、牡蠣、蜂蜜、羊腎、羊睪丸、雞睪丸等,也有良好的強精作用。

以上介紹的具有補腎強精功效的食品,療效確切,每位可根據自己的客觀情況自行選食。

雞肉

雞屬維科動物。以黃色、黑色羽毛的雞補益作用佳。雞古稱為燭夜、角雞、家雞。

性能味甘性溫。入脾、腎、肝經。溫中益氣,補精添髓。

成分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氯、硫、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鈣、維生素a、b、b、2、c、b。其中蛋白質23.8%。

應用治虛勞贏瘦,中虛胃呆食少,泄瀉、下痢;用於腎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頻數,耳聾、精少精冷等;用於產後乳少,虛弱、頭暈。

用法煮食或燉汁。

註意和禁忌

閹雞能啼者及抱窩的雞,皆不宜食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閹雞能啼者有毒。四月勿食抱雞肉,令作癰成漏,男女虛乏"。

不宜過食,過食則生熱動風。

因雞肉補而性溫,故外感發熱,或熱毒未清者忌食。瘧疾、痢疾、疳積、黃疸、肝火或肝陽亢所致的頭痛、頭暈、目赤、煩躁、便秘等病癥者忌食。

配方和用法

雞肉首烏當歸湯:雞肉250克,首烏15-20克,當歸12-15克,枸子15克。將雞肉洗凈切快,與當歸、首烏、枸杞子同煮,肉熟後飲場合肉。雞肉補氣血,首烏養肝補血養頭目,當歸補血和血,枸把子補肝腎養頭目。幾味合用補肝腎,滋陰血。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花、易倦等癥的補養和治療。

雞肉冬蟲夏草場:雞肉250克,冬蟲夏草9克,兩味***煮,肉熟後食用,可加少量鹽及調味品,味道鮮美。雞內補虛損益五臟,冬蟲夏草補肝腎壯身體。用於體虛弱或虛勞等癥的補益調養。

酒水燉雞肉蓯蓉:公雞於(或黑公雞)1只,肉蓯蓉30克,或鮮肉蓯蓉50克。將雞去毛及內臟,切塊,與肉蓯蓉***用水和酒燉,待肉熱後即可食用。可加少量鹽調味。公雞肉補腎助陰,肉蓯蓉補腎陽強腎氣,兩味同用,補腎助陽益氣。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陽痙、耳聾、小便頻數、夜尿多。

豬腎、羊腎、羊奶、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蝦、海參等等亦都是益腎動物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