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四行對譯法”,就是對譯時分為四個步驟並用分四行書寫的格式。第壹行抄錄原文;第二行在原文每個詞的下面(壹定以此為單位,單音詞、復音詞均如此)畫壹豎寫的破折號,表示特註解;第三行以詞為單位對準第二行的破折號作出準確的解釋(凡多義詞要註意選擇適合於所在句子的意思);第四行根據第三行的註釋,該增則增,該減則減,該調則調,寫成通順的話。這樣的四個步驟,可以簡稱為壹抄,二畫,三註,四通。
例如:在晉朝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
有壹天,他劃著船沿著壹條小溪往前走,忘記了路程有多遠。
2. 四篇文言文翻譯"Huangzhou new *** all bamboo house in mind," "A Sima Jian Yi book", "Father and Hung nephew horse", "and Wang's"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黃岡這地方出產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麽粗。
竹工破開竹子,剃去竹節,來代替用泥土燒制的瓦,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因為這樣做價錢便宜而且又可節省工時。黃岡城的城西北角。
城上的垛墻坍塌了,草木叢生,荒蕪著無人整理,我就在這地方建了兩間小樓,與月波樓相連接。(站在竹樓上)遠處山色盡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懷抱,這地方安靜,又給人以遼闊的印象。
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聽起來像有瀑布聲;遇到冬天下大雪,聽起來像玉石碎裂聲。這地方適宜彈琴,琴聲高揚而流暢;這地方適宜吟誦詩歌,吟詩聲高亢美妙;這地方適宜下圍棋,棋子敲擊棋盤聲叮鈴著響;這地方適於作投壺之戲,投出去的矢擊打在壺中的聲音錚錚作響:(形成這種令人歡悅的聲音)都是這竹樓的幫助。
公事完畢回來的時間,我披著用鳥羽絨織成的大氅,頭戴華陽巾,手裏拿著壹卷《周易》,點著香,面對香爐不出聲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見風中船帆、沙灘上的鳥、如煙的雲、眼前的竹材而已。
等到酒力漸散,茶爐的煙氣漸漸停歇,送走夕陽,迎來夜月,這也是我在謫居之地的壹個景象。那齊雲樓、落星樓,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幹樓、麗譙樓,華麗也倒是華麗!但它們只用來收容歌妓、 *** ,不是詩人的事,我不欣賞這種地方。
我聽竹工說:“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壹層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從翰林貶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揚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進中書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眨齊安(黃州)的命令。
己亥年閏三月,我到黃州郡。四年之間,往來奔走,沒有空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麽地方!我那裏害怕竹樓的朽爛呢?希望以後來黃州的人與我誌趣相同,接下來修茸竹樓,希望這竹樓能不朽爛。
鹹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答司馬諫議書》 安石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
我認為,我和您往來相好的時間很長了,但商討政事卻常常合不來,這是因為我們所采取的政治主張不同的緣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後也未必能聽得進去,所以過去只是簡單地給您回封信,不再壹壹為自己辨白。
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反復辯論中,我不應草率,所以現在向您詳細說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許能得到您的諒解。 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尤其在於名和實的關系問題。
名實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現在您來信指教,認為我越權、惹事、搜刮錢財、拒絕批評,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
我卻認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並在朝廷上加以商討修訂,然後交給專職的官吏去執行,不能叫作越權;推行先王實行過的政事,興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為國家理財,不能叫作搜刮錢財;駁斥邪說,責問壞人,不能叫作拒絕批評。至於有很多怨恨和誹謗,那我本來早就料到會這樣的。
人們習慣於得過且過,已經不是壹天了,士大夫大多數以不憂慮國家大事、隨波逐流、討好眾人為上。皇帝要想改變這種狀況,而我不考慮反對派的多少,要出力幫助皇帝對抗這些人,那麽大家怎麽能不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老百姓都怨恨,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
盤庚並不因為有人埋怨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因為他是考慮了是否合理才行動的,認為做得對因而就沒有什麽可後悔的。
如果您責備我任職很久而沒有能幫助皇帝大有作為,以造福於人民。那麽,我承認自己的罪過;如果說現在應當什麽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規而已,那我就不敢領教了。
沒有機會見面,我不勝衷心仰慕之至。 《與洪甥駒父》 駒父外甥推官:收到妳的來信及妳寄來的新近詩作,文辭很清雅,文理很充沛,我內心的欣慰和喜悅說不出來。
外甥妳風度高超文雅,就像我們家長輩中有文采能寫文章的人,忽然看到妳的文章句法像這樣,大概是想不辜負我這番培養教育妳的心意。君子侍奉父母,應當在德行操守上有建樹,行聖賢之道。
揚名在後。文章只是國家糧倉裏的稊米罷了。
這是真實話,決不騙妳。又聽說妳為飲酒賦詩而荒廢公事,這雖說是小毛病,也不能不努力去掉它。
公務方面的瑣碎事也不可忽視。我過去也曾經有過為飲酒賦詩而荒廢公事的過失,多吸取失敗的教訓有好處,那種說法很可信啊!鄧老先輩也很愛妳,提起妳來也談到這壹點。
懇切希望多珍重(以改掉缺點),不壹壹說到。九舅寫。
《與王立之》 每每想到妳有時刻進步的氣概,很想用文字和妳交往。妳我相隔很遠,公事私事很匆忙,本沒有空閑時間,只能遠遠的仰慕妳罷了。
承蒙妳給我來信,知道身體很好,以次為安慰。妳家中的人前往懷州,幾時回去啊?寄給秦觀的回信,語句和內容恰好互相照應,好作品啊。
如果把經書史書都讀透,使文詞和文氣都剛勁有力,就是不愧古人了。劉勰的《文心雕龍》,劉子玄的《通史》,這兩部書讀過嗎?所評述的雖然很不高深,但是要評論古人文章的缺點就不能不讀這兩部書。
這封信是我抽空用高麗紙寫的。事情很多,信寫得很潦草。
3. 文言文怎麽寫文言文是古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我們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的寫作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書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書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文章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今後的靈活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文言文怎麽寫曾經在某貼吧上面,看見各種文言文文章,其中固然有精巧之作,但也有壹些是披著文言文外衣的生硬拼湊。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文言文去寫文章。文以載道,文以載道,文以載道。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學習這種事情,如果自己偷懶,問壹百遍怎麽寫也還是無用。
1、簡單拆分壹下文言文的知識架構:詞法 —— 基礎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句法 —— 被動句、省略句、特殊句式(狀語後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文法 —— 文以載道、歌賦、駢文 。
意法 —— 常見典故、文學常識、歷史常識、多角度分析問題 。
只要自己紮紮實實把這些慢慢落實,不要為了用文言文而去寫古文,當遇到合適的題目或思路(歷史、策論、人文、風景。)
自然而然可以做到寫出壹篇文言文。 2、落實 ·基礎實詞虛詞翻看、大量古文閱讀落實 ·壹篇古文看三遍。
·詞法句法總結 ·好文章的背誦 ·文化類書籍閱讀 + 筆頭練習。
5. 文言文怎麽寫1.理解和掌握常用實詞的古今異義
古今漢語的同形詞語,只有壹些基本詞(“天”、“地”、“山”、“水”等)和壹些專有名詞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大多數都有了變化.或詞義擴大,或詞義縮小,或詞義轉移,或感 *** 彩不同.有的變得完全不同,如“湯”、“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無貶義);大多數情況則是,壹些多義詞語,只是其中壹兩個義項古今相同,其他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討伐”的意義,但古代還有“功業”、“自我誇耀”的意義.另外,現代漢語中的壹些雙音詞,古代都是壹個詞組,意義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閱讀文言文,如果不註意古今意義的差別,以今度古,望文生義,就很易出錯.下面將常見的古今異義詞語,按單音和雙音兩類分列於後,括弧內註明古義或古代才有的意義.對古代是詞組現代是雙音詞的不再加以說明.
單音詞
速(招來,邀請) 湯(熱水,開水) 涕(眼淚) 偷(得過且過) 臭(氣味) 厭(滿足,吃飽) 再(兩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賊(禍害,殘害) 遮(攔住) 走(快行)
雙音詞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見識鄙俗) 處分 (處置,安排) 從容(語言得體) 聰明(聽力好與眼力好) 大塊(自然界) 2.理解和掌握常用實詞的壹詞多義
3.識別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壹、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註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壹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註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6. 怎樣寫文言文1.理解和掌握常用實詞的古今異義 古今漢語的同形詞語,只有壹些基本詞(“天”、“地”、“山”、“水”等)和壹些專有名詞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大多數都有了變化。
或詞義擴大,或詞義縮小,或詞義轉移,或感 *** 彩不同。有的變得完全不同,如“湯”、“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無貶義);大多數情況則是,壹些多義詞語,只是其中壹兩個義項古今相同,其他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討伐”的意義,但古代還有“功業”、“自我誇耀”的意義。另外,現代漢語中的壹些雙音詞,古代都是壹個詞組,意義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閱讀文言文,如果不註意古今意義的差別,以今度古,望文生義,就很易出錯。
下面將常見的古今異義詞語,按單音和雙音兩類分列於後,括弧內註明古義或古代才有的意義。對古代是詞組現代是雙音詞的不再加以說明。
單音詞 被(遭受,覆,蓋,通“披”) 兵(武器,軍事) 除(建築物臺階,任命官職) 床(壹種坐具) 存(思念、愛撫) 黨(古代居民組織,偏袒) 豆(古食器) 多(稱贊) 伐(功業,自誇) 訪(咨詢) 墳(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諷(背誦,委婉勸告) 封(疆界,築土為壇祭山神,分 封) 國(國都,城邑,封地,地方) 購(懸賞捉拿) 河 (專指黃河) 恨(遺憾) 集(棲止) 幾(希望) 假(借 給,借助,寬容) 江(專指長江) 揭(高舉) 就(靠近, 完成) 竊(表自謙) 窮(困窘,竭盡) 勸(勉勵) 卻 (退,推辭,回頭) 去(離開,相距) 讓(禮讓,責備) 稍(漸漸) 少(稍微) 身(自身) 是(這) 適(前往) 樹(種植,培養) 速(招來,邀請) 湯(熱水,開水) 涕(眼淚) 偷(得過且過) 臭(氣味) 厭(滿足,吃飽) 再(兩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賊(禍害,殘害) 遮(攔住) 走(快行) 雙音詞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見識鄙俗) 處分 (處置,安排) 從容(語言得體) 聰明(聽力好與眼力好) 大塊(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縱橫) 獨立(單獨或孤獨站立,超群不凡) 反復(改變以往局面,書信來往) 放心(散失了的誌意) 非常(意外情況) 風流(有功績而又有文采,流風余韻) 逢迎(迎接) 感激(感動奮發) 光景(光陰) 故事(往昔的事,舊例) 橫 行(縱橫於四方而無所阻擋) 交通(勾結,彼此相通) 結束(整裝,裝束) 經濟(治理國家) 舅姑(公公與婆婆) 具體(具備形體)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可憐(可愛,可惜) 烈士(有誌於建功立業的人) 美人(妃嬪) 莫非(沒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實(它的果實,他[或它]的實際) 妻子(妻子和兒女) 親戚(父母家人,族內外親屬)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劍,指法律條文) 山東(崤山以東,太行山以東,華山以東) 身體(親自實行) 首領(頭和脖子) 書記 (主管文書的官員) 雖然(雖然這樣,即使這樣) 提綱 (抓住綱領) 同誌(誌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現) 文法(法令或法令條文) 文章(法律條文,文彩) 無 賴(無所依恃,無聊) 無論(不要說) 無日(沒多少日子)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縣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長)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體和容貌) 學者(學習的人) 顏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種田人) 壹貫(用同壹原則、理論貫徹始終) 壹再(壹次和兩次) 以為(把……看作,使……成為) 殷勤(誠摯而懇切) 因為(因此作……) 影響 (影子和聲響) 魚肉(殘害與欺淩) 於是(在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對男性長者的尊 稱) 爪牙(武臣,泛指輔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來讓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國(泛指中原地區) 祖父(祖輩和父輩) 左右(侍從人員) 2.理解和掌握常用實詞的壹詞多義 壹詞多義這種語言現象在古今漢語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現得更為普遍,更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詞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在上下文中準確把握多義詞的特定含義。
課本編者列出的340個常用文言實詞都是多義詞,應是學習的重點。在這340個實詞中,出現頻率更高所含義項較多的又是下面100個實詞。
拔、拜、暴、報、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從、殆、當、度、惡、伐、訪、放、封、覆、負、蓋、固、顧、故、觀、國、忽、華、會、或、幾、羈、及、疾、濟、假、兼、間、簡、見、將、藉、就、咎、舉、遽、覺、堪、克、曠、臨、略、蒙、靡、莫、屏、竊、傾、窮、趨、卻、再、身、審、實、適、屬、數、徒、望、微、危、文、聞、向、相、謝、信、行、幸、許、恤、益、因、引、遇、援、責、直、至、致、質、著、卒、族。 3.識別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識別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關系到對文言文的確切認讀,又關系到對詞句的正確理解。
因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達的意義不是該字本身的意義,而是所通“本字”的意義。只有識別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當的解釋。
通假字之於本字,大部分是同音。
7. 怎樣寫文言文1.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當然要先能讀懂古文,多讀、多寫、多練,自然而然就越寫越好了。
2.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註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壹定的古代文化賞識。
3.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
4.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1. 基本信息:
古文,在我國包含兩種含義,壹種含義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經》、《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另壹種含義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壹般不包括“駢文”),它是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
2. 文言文:
古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壹般不包括“駢文”)。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後駢儷文盛行,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
北朝後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為文章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其後,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主張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流暢的傳統﹐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
3. 古文字:“孔氏古文”,稱後者為“史籀大篆”。古文和籀文的分別是地區性的差異。古文出於壁中書,古人尊經所以放在籀文之前 ,其年代不壹定比籀文早。許慎說:“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又說:“壁中書者,魯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禮經》的《記》是戰國晚期的作品。古代典籍皆用竹簡,經過無數次的閱讀和傳抄,會“韋編三絕,漆書三滅”,使用時間是不長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下令焚書,各地掩藏不壹定都有極早的寫本,壹般總是當時的通行本。 即使有孔子所書六經也不過公元前500年。許慎說他所用的資料“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大約都是漢代古文經學家輾轉摹寫的。它和小篆有差別,許慎從中采用了500多字,約合小篆的1/18。古文的特點,如壹、二作弌、弍,增加不必要的繁飾,禮、?作禮、棄,作出大膽的省簡,都不是原始漢字的形式,是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