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燈節是壹個地域性的節日,時間壹般在正月間,而且多與元宵燈節重疊,可以視作這些地區元宵節的壹部分。隨著冰燈節日益紅火,雖說仍然局限在北方地區,但影響已經波及全國乃至世界。 所謂冰燈,就是用冰制成的燈。其制法有冷凍和冰雕兩類。冷凍,就是給不同形狀的模具註滿水,放在室外凍結,待模具中部的水尚未完全凝凍時便取回室內,將剩余的水倒出,取其冰殼,中間燃蠟燭,便成了冰燈。冰雕,就是用現成的冰塊堆砌、雕刻,再經過燈光、裝璜等,成為燈光映射的冰雕。[1]?
編輯本段冰燈節歷史
冰燈節主要流行於冬季氣候嚴寒的東北地區,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清人西清的《黑龍江外紀》就記載說:“上元,城中(齊齊哈爾)張燈五夜。有鏤五六尺冰為壽星燈者,中燃雙炬,望之如水晶。” ,可見清朝冰燈節了。 清代以後,隨著清政權入主中原,冰燈隨之傳入京師。《燕京歲時記》即記雲:“市人之巧者,又復結冰為器,栽麥苗人物,華而不侈,樸而不俗,殊可觀也。”不過,由於氣候的原因,冰燈節仍以東北地區為主。 歷史上的冰燈,最早的形狀大多是隨形就物的,後來則形狀大為豐富,有冰龍燈、冰獅子燈、冰花燈、冰孔雀燈、冰塔燈、冰城燈等。東北地區的冰燈節,屆時各式冰燈、冰雕交相輝映,遊人如織,成為享譽中外的“ 冰淩奇觀”。 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間的冰燈制作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事先做好各種形象的模具,灌上清澈的水或拌有染料的彩色水,凍出的冰燈晶瑩剔透,五光十色。有龍燈、獅子燈、花燈、白菜燈、寶蓮燈、塔燈、圓柱燈、方形燈等等。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十八,鄉村農家的院子裏都有幾盞冰燈,白天日瑩映日,供人觀賞;夜晚燈火輝煌,有壹種祥和的氣氛。這簡單易作的冰燈,曾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歡樂。[1]?
編輯本段冰燈節特點
民間的冰燈節,是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進行,壹般都是將壹家壹戶自制的冰燈擺放到自己的院子裏,不集中展出。隨著鄉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活動規模的擴大,也有在村子的廣場或娛樂場所搞冰燈制作比賽活動的。這種活動,給鄉村增加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黑龍江的漢、滿、回、朝鮮等民族,都很喜歡制作冰燈。春節前後,冰天雪地、氣溫極低,這就為制作冰燈準備了天然條件。 鄉民制作冰燈時,除了在家用灌水冰制外,還去冰河裏鑿出厚厚的冰塊擡回家中,然後精雕細刻,使其成為藝術性很強的冰燈,像逃陟展翅、大熊貓、丹頂鶴、老壽星等,造型生動,很有情趣。由於在冰燈內安上了彩色電燈泡,在夜幕下顯得特別明亮漂亮。[2]?
編輯本段冰燈節盛況
冰燈節在每年農歷正月舉行。燈罩用冰制成,中間點燃蠟燭或放置電燈。作為觀賞藝術品,已有上千年歷史。節日期間舉行冰河遊園會、冰燈雕刻比賽、展出各式冰燈,如冰龍燈、冰獅子燈、冰塔燈、冰孔雀燈等活動,引來許多外地遊客。現代的冰燈節還設置了各式形狀的彩燈、花燈,並從韓國引進了雪花燈、水滴燈、滿天星等壹些異國特色濃郁的彩燈,使夜晚的燈光效果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