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不僅是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和石刻的集中點之壹,也是歷代著名書法家雲集的地方。“碑林”因碑林聳立如林,蔚為壯觀而得名。碑林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因其獨特的收藏而成為聞名中外的藝術瑰寶。
Xi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刻經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碑林不僅歷史悠久,保存碑石眾多,規模宏大,更重要的是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碑林圖碑林保存著我國最完整的壹套石刻書籍,是唐文宗開城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經,刻有***114塊石頭,228個面,65252個字。這些經典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必備書籍。因為它是在唐代雕刻的,它也被稱為“凱石成京”。
碑林中最雄偉的石碑是石臺上高聳的《孝經》,高近六米。紀念碑頂部覆蓋著雕刻有卷雲的雙層冠。基座是壹個三層的石臺,上面有有線雕刻的獅子和蔓草。紀念碑的主體由四塊巨石組成。上面寫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寫的《孝經》和他為《孝經》所寫的《孝經》。
碑林中有許多碑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如大秦著名的景教中國碑,記載了景教(古代羅馬基督教的景教)的儀式、在中國的傳播以及景教僧侶在唐朝150年間的政治活動。紀念碑側面和底部刻有古敘利亞文的筆記和許多僧侶的名字,為研究中國古代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代著名書法家徐浩題寫的《布空和尚碑》記述了佛教密宗的傳承歷史和作為唐玄宗、肅宗、代宗的國師不空和尚的成就。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大文國寺主人寺莊為紀念其師懷雲而立唐大師碑,記載了凈土宗實際創始人善導大師和懷雲大師弘揚凈土的事跡,彌補了歷代史書記載的不足。《漢書·曹全碑》記載了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及其在陜西合陽的活動。還有“疏勒王篡位隨父被德所殺”、“隨德而死”等事實,可以彌補和修正史書的不足。
在Xi安的碑林中,有900多塊從金到清的墓誌銘。墓誌的目的是防止靈谷桑蒼之變,將死者的姓名、籍貫、官職、生平事跡、葬地刻在石、磚上,以便後人借鑒。這些墓誌所記載的事實,可以用來考證史籍的異同,補充史籍的空白,研究各民族、各國的交往,考證古代郡縣、村落的位置,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
碑林對人們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集中了許多傑出創始人的傳世傑作。如東漢鐘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筆畫圓潤,內涵精煉,器身均勻,美觀大方。
在碑林保存的著名古跡中,唐碑最為突出。歐陽詢所寫的皇甫生辰碑,險勁絕絕,格局險峻,架構優美,筆力遒勁。褚遂良的《同州聖教堂序碑》被譽為銀鉤鐵筆。他的書法流暢多彩,蒼勁有力,美得出神入化,彌足珍貴。歐陽詢的第四子歐陽通,小時候喪父,刻意模仿父親的書。他得到了父親的方法,並險峻地通過了。他父子同名“歐陽”。傳世的石刻,除了河南開封博物館收藏的《春童墓誌銘》外,還有藏在碑林中的道長碑。他的書法蒼勁嚴謹,和他父親的壹樣精彩,壹脈相承。
碑林還保存著唐代傑出書法家顏真卿所寫的五道碑。其中,他在44歲時寫下了《許多寶塔和紀念碑》;郭《加繆碑》,寫於56歲;62歲左右寫的《臧懷柯北》;李艷琴·貝,寫於七十壹歲;以及他在72歲時創作的顏佳神廟紀念碑。這讓我們有幸欣賞到壹位大書法家在過去30年裏各個時期的傑作。
《大法師玄塔碑》是晚唐著名書法家劉公權的傑作。書法風格嚴謹蒼勁,宛若削竹。它壹直被譽為“燕劉金谷”。
碑林中最著名的書法碑是《唐三藏序碑》,刻於唐三年(公元672年),由唐代鴻福寺高僧懷仁收藏的王羲之墨跡中的字組成。懷素的《千字草》,其篆書為唐代李所引,素有“古簪若倚物,力大無窮,李斯之後,唯壹人”之稱。他的篆書《三座墳》和《第壹記》筆法合理,氣韻生動。
碑林中還有壹些醒目的石雕,錦上添花。如宋六年(公元1091)刻的唐畫竹,以其挺拔的體態和飄逸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明代的《達摩東渡圖》和《達摩面壁圖》是Xi安奉殿僧人所作。畫面以粗線條寫意為主,有的以工筆細作,畫出壹個印度僧人虔誠的形象,惟妙惟肖,惟妙惟肖。
Xi安碑林博物館,原名陜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以具有900多年歷史的“Xi安碑林”為基礎,以收藏、研究、展示古代碑碣、墓誌銘、石雕為主的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區由夫子廟、碑林、石雕藝術室組成,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余件,展覽室1間,展覽面積4900平方米。
所以他是中國最大的書法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