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抱樸子疾謬翻譯

抱樸子疾謬翻譯

抱樸子疾謬翻譯如下:

抱樸子說:世事接連不斷,禮儀教化逐漸衰頹,謙讓的精神無人崇尚,而傲慢無禮成了風氣。同類的人聚會飲酒,有的人蹲著,有的人伸腿坐著,暑熱的夏月,光著腦袋袒露著身體。

熱切的追求只在於彈棋博戲,談話的中心在於淫聲女色之間;擡腳不離開綾羅綢緞旁邊,走動不外乎富貴酒友的家門。

抱樸子

抱樸子是晉代葛洪編著的壹部道教典籍。抱樸子內外篇***有8卷,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

東晉葛洪所撰,分為內、外篇。今存“內篇”20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文行》等篇中還涉及有關於文學理論批評的內容。

全書總結了魏晉以來的神仙家的理論,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並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知識拓展:

葛洪的文學思想深受王充和陸機的影響,並有所發展。他要求文章發揮社會作用,移風易俗,諷諫過失。認為“立言者貴於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譽為高”(《應嘲》)。他反對貴古賤今,認為今勝於古,指出“且夫《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

毛詩者,華彩之辭也,然不及《上林》、《羽獵》、《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鈞世》)。他認為文學風氣當隨時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改,理自然也”(《鈞世》)。葛洪提倡文學創作要雕文飾辭,並主張德行與文章並重。

他說:“文章之與德行,猶十尺之與壹丈,謂之余事,未之前聞”。他還進而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尚博》)的論點,從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