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寶山寺擴建

寶山寺擴建

元末明初,寶山寺毀於兵。

明朝永樂初(公元1403-1423),佛教高僧黛安主持重建寶山寺,寺於宣德三年(公元1428)竣工。

明朝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蕭山方丈保山寺修建了大雄寶殿、大悲亭、寧香樓、天王殿、鐘樓、大雲堂等,成為江南壹大佛教聖地。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蕭山進京主持董鄂妃葬禮的佛事儀式,被賜“尊佛”二字,成為寺中山珍。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在李根源的邀請下,大秀和尚進入太湖方丈寶山寺,四年後成為文達方丈。文達擅長書畫,與蘇州文人交往密切,故在文達中被尊為大師。抗戰時期,聞達不畏艱險,幫助蔣銀秋先生將蘇州圖書館40多箱珍貴古籍藏於寺內。抗戰勝利後,他將它們歸還寺廟,千年功績傳為佳話。

唐宋以來,寶山寺屢遭廢棄,但其規模壹直是西山諸寺之冠。清末僧人分六間房,自下而上依次為景山堂(下室)、年華堂(中室)、禪堂、大雲堂、下西室、上西室,以大雲堂為主。該寺三面青山環繞,坐北朝南,山前溪水,鳥語花香,香煙繚繞,梵文裊裊。真是修行的福地。南宋的皮日休、陸桂蒙,南宋的範成大,明代的余慕珍、王充、許嵩,清代的魏源、朱彜尊,近代的李根源、田漢、金天傲、程小青、範煙橋、周壽娟等名人都曾紛至沓來,留下了數不清的詩詞歌賦,為這座古剎增添了別樣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