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是什麽意思介紹如下:
文獻是指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圖書、期刊、典章等,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媒介。
文獻壹詞最早見於《論語之八佾》,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認為文,典籍也,獻,賢也。所以這時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獻指的是古代先賢的見聞、言論以及他們所熟悉的各種禮儀和自己的經歷。《虞夏書之益稷》也有相關的引證說明文獻壹詞的原意是指典籍與宿賢。
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中將文與獻,作為敘事與論事的依據:文是經、史歷代會要及百家傳記之書。獻是臣僚奏疏、諸儒之評論、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在他的影響之下,關於文獻的認識,便只限於壹般的文字記載,不能表達為文字記載的東西,則不能稱之為文獻。
文獻的現代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獻的概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泛指古籍外,近人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古物、模型、碑石、繪畫等,統稱為歷史文獻。關於文獻的定義是記錄有知識的壹切載體。在這壹定義中,知識是文獻的核心內容,載體是知識賴以保存的物質外殼,即可供記錄知識的某些人工固態附著物。
數千年來,我國先人創造出豐富而燦爛的各類文化碩果,主要是錄存於浩如煙海的古代圖書典籍之中,這些就是古典文獻。而其中與某壹學科直接相關的圖書資料,就是該學科的文獻。古典文獻學的基本任務,是繼承古代校讎學家的方法、經驗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