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其基本特點是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其基本特點是

漢服是什麽樣的?漢服具有什麽樣的特點?

2020-07-10 14:30:47 首頁

漢服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服飾,那麽漢服距今有多少年了?漢服的發展歷史有多久了?漢服具有什麽樣的特點呢?帶著上述疑問跟著趣歷史來看下文:

漢服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

漢服作為壹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並且明顯區別於我國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壹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質的不同。

image.png

漢族服飾博大精深。因為其歷史悠久,應用地域廣泛,並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發展演變,使得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而作為壹個大的服飾體系,不能僅以表象和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而應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準。

所以漢服的界定標準可以用以下文字進行表述:“上溯炎黃,下至宋明,漢(先秦時期則為華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形成的壹種明顯具有獨特風格的壹系列服飾。

漢服的的起源歷史

壹些古籍的觀點認為,漢族(及其先民)已有獨特的服裝體系了。例如,《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完善,並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要義。周禮參考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禮樂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衣服的款式空前豐富,主要表現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壹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了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image.png

“古時上下通行之衣為深衣,代表時代特征的服裝亦為深衣,深衣實可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應先及之。何謂深衣,《禮記·深衣》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余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總之,深衣之制,實為古衣之首,深衣之領袖群衣,不獨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時間上,流行最久。與深衣同時出現的還有胡服,胡服壹般由短衣、長褲和靴組成,衣身緊窄,便於遊牧和射獵。趙武靈王為強化本國軍隊,在中原地區首先采取胡服作為戎裝。由此,穿著胡服壹時相沿成風。除此之外,樂人有戴風兜帽的,舞人有長及數尺的袖子,獵人衣褲多為紮緊,有人還常戴鴟角帽或鵲尾冠、穿小袖長裙衣等下裳。

漢服的民族屬性和文化屬性

漢服為漢族民族服飾,曾壹度為滿清所滅。漢服目前依然處於艱難的恢復期,遠未到達國人盡知的程度,作為漢服指導者的網站,不能淡化漢服的消亡史,這是尊重客觀歷史,揭示漢服現實地位,警示民族未來的需要。

漢服的確是漢族民族文化的壹部分,但是與琴棋書畫等漢族其他的民族文化相比,漢服壹度滅絕達三百余年,在民族文化界,漢服依然缺乏其應有的地位和榮耀。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把漢服作為民族文化的壹部分來宣揚漢服,顯然為時尚早。若非要以漢服的文化意義為主旨,不妨以“漢服興趣”為名,而不該冠以所謂的“漢服運動”,或者“漢服復興”來吸引眼球。

漢服的發展歷史

商朝是中國第壹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根據眾多的考古發現,這壹時期的漢服基本樣式已經完全成型。這壹時期的服裝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較窄,沒有扣子,在腰部束著壹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壹條像裙壹樣的“蔽膝”,用來遮蔽膝蓋。

image.png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壹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壹種重要的漢服---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壹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續了漢服 交領右衽 的特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裙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樣式,外觀區別在於下身是否有圍繞的線條。這壹時期紡織和染色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服上已經出現很多繁復華麗的圖案。

秦代漢服主要承前朝影響,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袖也有長短兩種樣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形制差別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處是男子的腰間系有革帶,帶端裝有帶鉤;而婦女腰間只以絲帶系紮。因為秦始皇陵 兵馬俑 的發現,秦代的服飾和風俗研究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姿容飄逸的魏晉風度也反映到了漢服上,這壹時期的男子壹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代習俗,凡稱為袍的,袖端應當收斂,並裝有祛口。而衫子卻不需施祛,袖口寬敞。魏晉服裝日趨寬博,而衫由於不受衣祛等部約束,故成為壹時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