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歸魯之後,除講學外,便是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顏回在整理時,不限於壹般的刻寫與編簡,而是著重於考證及校對,把周遊列國時所獲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去偽存真。特別是《易》,顏回是主要整理人之壹。在整理過程中,顏回嘔心瀝血,以致勞累而死。顏回死後,孔子在顏回對《易》所作整理的基礎上,又經過“韋編三絕”的辛勞,才給後世留下壹部完整的《易經》。
顏回(前521—前481),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曲阜(今屬山東)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此後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帝王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