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南地區漢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搖錢樹,它們在造型和內涵上與三星堆的神樹有著極深的淵源關系,繼承了三星堆“神樹”通天通神的思想。在我國其它地方出土的樹形燈盞同樣是樹崇拜的思想的壹種表現。
第二展館 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銅王國
序展的主體展品是“人面鳥身”像。它的原型來自三星堆出土的小銅樹樹枝上端的造型。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鳥形器物及鳥形圖案紋飾。而古代文獻記載的幾代蜀王,如柏灌、魚鳧、杜宇等都與鳥有密切關系。所以,陳列壹這個人首鳥身造像作為典型器物置於開端,藉以表現萬物又靈、人神互通的古蜀時代特征。
第壹單元:眾神之國—神秘的原始宗教
1986年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發掘,是三星堆考古半個多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壹次發掘,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之壹”。
壹號坑為長方形,口大底小。坑底長4.01米,寬2.8米,深1.46~1.64米,出土時坑口三面有左、中、右三條寬約1米的坑道,呈對稱布局向外延伸,推測坑與坑道是同時建成的。坑內***出土各類文物400余件。三星堆非常著名的金杖就出自此坑。
僅壹個月後,在壹號坑東南方約30米處,又發現了二號坑。二號坑也呈長方形,坑口大於坑底,坑底長5米,寬2~2.1米,深1.4~1.68米。不包括數千枚海貝,二號坑***出土文物800件左右,其中有令世人矚目的幾件大型青銅器,包括寬1.38米的青銅縱目面具、高達2.62米的青銅立人像及3.95米高的青銅神樹等。
這些驚世駭俗的稀世珍寶不可能是私人擁有的器物,而是國家宗廟裏才能擁有的禮器、神像。但這些器物全部都被古人砸碎、焚燒後按壹定的先後順序買入坑中的,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大部分學者認為兩坑是“祭祀坑”。因為:兩坑朝向的壹致性和壹號坑坑道的存在以及坑內物品的有序擺放,說明兩坑不是隨意、偶然的產物,而很可能是古蜀國某種祭祀活動留下來的遺存,坑內的物品都是祭品。砸碎、焚燒和掩埋很可能是當時祭祀的方式。至於祭祀的原因可能關系到國家社稷的存亡,比如改朝換代、政權的更替等重大事件。
三星堆的青銅器以青銅雕像群最為大宗,且最富研究價值。三星堆的青銅雕像群是壹批受人頂禮膜拜的權威、偶像,既象征著天神、地祇、祖先神等,也代表著國王及巫師壹類世俗領袖或精神領袖,表現出古蜀國人神合壹、政教合壹的社會形態和群體關系。它們的出土填補了中國商代青銅人物雕塑的及中國早期關於偶像崇拜的空白。
三星堆兩坑***出土了50多件人頭像,這些人頭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耳朵上有穿孔,估計是用來佩戴耳環的。
這件面具高64.5厘米,寬138厘米,寬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極為誇張,額頭正中有壹方孔,可能原來安裝有裝飾物。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雙眼呈柱狀外凸達16厘米,被人們俗稱為“千裏眼、順風耳”。這樣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獨壹無二的!也許您不禁要問:它是誰?學術界壹般認為它和傳說中第壹代蜀王——蠶從有關。古籍《華陽國誌》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有學者認為“目縱”很可能指的就是眼睛突出。古人可能有意誇大了祖先的特征,似乎是利用誇張的五官來表現祖先有超人的能力。
在上古時期,生產力及生產水平低下,物質生活對於壹般人來講十分貧乏,人類完全是靠天吃飯,在思維觀念方面,也處於較為原始的狀態。先民們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而且非常註重與神的交流,而交流的方式就是通過巫師舉行祭祀活動,達到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目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模擬的祭祀場景,主體是上方的青銅神壇。神壇原件高53厘米,這是放大6倍的仿制品。神壇分三層,底層是圓座和兩頭平行站立、壹正壹反的怪獸,當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第二層是圓座和四個面朝外站立的人,手中抱握的杖狀物上端已殘斷,估計是龍蛇之類的東西。最上壹層是四山相連的山形座和呈方鬥形的建築,頂部四角有立鳥,方鬥上方中央鑄有人面鳥身像。壹般認為神壇上、中、下三層正是古人天、地、人“三界觀”最為形象的實物表現。
三星堆是壹個神權色彩及其濃厚的國家,可以說,舉行和參加宗教儀式是當時人類社會活動中的頭等大事。所以我們特地模擬了古人祭祀的場景,意在營造壹種神秘的色彩,讓大家壹同感受壹下濃厚的古蜀王國祭祀文化的氣息!
第二單元:千載蜀魂—奇絕的文物精華
第壹組:天之驕子—戴冠青銅縱目面具
出自二號祭祀坑,在額正中的方孔中補鑄有高達68厘米的夔龍形額飾,這件面具的耳和鼻采用嵌鑄法鑄造,我們可以從面具的背後清楚的看到嵌鑄痕跡。出土時,面具的眼、眉有黛色,口唇塗有朱砂。其造型之精美使它在各類形象中頗顯突出。
第二組:神形古異—青銅人身形器
二號坑出土,通高46.2厘米,形狀頗似壹個無頭無手的人像,用途難測。他身上滿飾圖案,倒過來看是兩組***五只很像貓頭鷹的鳥類造型,鳥的尖喙經變形誇張處理,既尖且長,這件文物該怎樣放置,又作何用途,目前尚未確定。
第三組:日照中天—青銅太陽輪
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了6件青銅輪形器,這是其中的壹件,直徑85厘米左右,學術界壹般認為這是古人塑造的太陽太陽和太陽神的崇拜是人類早期***同的文化心理。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巖畫和文物中,有關太陽的圖案或其紋飾多得不勝枚舉,而這件以青銅的實物形態來表現太陽的卻是很少見的,這些太陽輪上均有小孔,估計是要把他們釘掛起來,作為太陽的象征接受人們頂禮膜拜的。
第四組:群巫之長—青銅大立人
出自二號祭祀坑,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通高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這座人像表現得應當是壹位領袖的形象,他頭上戴著高冠,腳上戴鐲。身穿三層衣服,最裏的也是最長的衣服兩擺下垂,如同今天燕尾服。衣服上還有龍紋,可能就是最早的“龍袍”。人像胸前佩帶方格紋帶飾,當是“法帶”壹類顯示權威的標誌。人像的手勢極為誇張,呈抱握狀,兩只手不在壹條中軸線上,究竟是特定的手勢?還是拿著什麽東西?拿的是壹件物品?還是兩手各拿壹件?目前有著不同的猜測,還很難確定。學者估計青銅大立人像應當是壹個集神權、王權為壹身、最具權威的領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