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國政治上使用的為人民,法律上的概念使用的為公民就體現了這壹區別。公民指具有某壹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壹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公民政治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人民”泛指社會的全體成員,與公民、國民等詞混用。“人民”壹詞古代已經有了,在中國古籍中,人民壹般泛指人生。
人民主要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根據毛澤東思想,現階段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壹的愛國者。人民是個政治概念,具有壹定的階級內容和歷史內容,是相對敵人而言的,它反映了壹定社會的政治關系。而公民或國民是個法律概念,指具有壹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它反映壹定的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憲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和國的壹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