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肌肉熱簡介

肌肉熱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辨證論治4關於氣虛發熱、血虛發熱4.1氣虛發熱4.1.1病因病機4.1.2治療4.2血虛發熱4.2.1病因病機4.2.2癥狀4.2.3治療5參考文獻附:1治療肌熱的穴位2治療肌熱的方劑

2.總結肌熱為癥狀名【1】。手指肌肉表面有發熱的感覺[1]。見《內傷外傷論》。

3辨證論治肌熱可分虛實[1]。

實證多為外邪入侵,陽明經受影響[1]。《景嶽全書·傷寒論》:“陽明經病,因體熱,目痛,鼻燥,失眠,脈長,陽明主肌,脈繞目,故此證。”治陽明經邪,宜用柴葛吉傑湯等方[1]。

虛證多由氣虛或血虛引起[1]。《雜病辨證論治規範》:“肌熱,燥熱,目赤,渴飲,晝夜,脈浮大虛,又按無,血虛發熱,癥如白虎,唯脈不長,誤服白虎有危險,故當歸服兩元,黃芪服壹兩為宜。”《丹溪心法治發熱》:“肌熱化痰者,必用黃芩,亦用黃芪...補中益氣湯治療虛熱或肌表熱。”

4.氣虛發熱和血虛發熱4.1氣虛發熱是指氣虛發熱和氣虛體熱[2]。《黃帝內經·蘇文詞誌論》:“氣虛體熱必損暑。”

4.1.1病因病機:元氣不足,傷暑濕而發熱[2]。

4.1.2用李東垣和王孟英清舒益氣湯治療[2]。還有因飲食疲勞,脾胃內傷而引起的氣虛發熱[2]。宜用甘溫去熱[2]。

4.2血虛發熱為病證之名[3]。見《內傷外傷論》。又稱血虛熱[3]。指血虛引起的壹種虛熱[3]。

4.2.1病因病機多由吐血、便血或產後崩漏等失血引起,也可由飲食疲勞等脾胃內傷引起,逐漸發展[3]。

4.2.2癥狀包括肌肉發熱、發紅、口渴,甚至煩躁不安、睡眠不安、脈沈而弱、再按壓後無力[3]。

4.2.3治療宜滋陰養血或養血益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