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當 小石碑(或小石人)立於橋道要沖或砌於房屋墻壁,上刻(或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要禁壓不祥之俗,在民間甚為流行。
來歷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 急就章 》:“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註:“衛有石蠟、石買、石惡,鄭有石制,皆為石氏;周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以命族 。
敢當, 所向無敵也。”顏氏認為,石是姓,敢當為所向無敵意。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 石敢當 ”條中引用了史遊的《急就章》及顏氏註,完全同意顏氏的說法。顏師古對石敢當的解釋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我們知道,《急就章》是當時的兒童啟蒙識字書,若據顏註,石敢當就是姓石的那個 人所向無敵,除非姓石的那個人當時名聲很大,否則兒童很難接受其說,教書先生也很難講解清楚。我們遍查古籍,目前還沒有找到壹位漢代以前的名聲很大的無敵英雄石某某,近現代學者鄧爾雅指出。
石敢當壹語 。出《急就章》,本無其人,後人特就文意石敢當以為喻而已。”
(《 民俗 》41- 42期合刊 )宗力。劉群二同誌亦認為:“西漢史遊《急就章》有句雲: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顏師古註以為石乃姓氏,敢當為所向無敵。 說者謂石敢當碑即取所向無敵之文。
以鎮,此說稍差強人意,然猶未盡。古語中此類語匯甚多,何故專取於此(《中國民間諸神》) 另壹種說法是:認為石敢當是五代漢時的勇士。
明人陳斷儒的《群碎錄》雲:“五代漢劉智遠時,有勇士名石敢當,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見耶?仰即其人與?”楊信民的《姓源珠璣》亦講“五代劉智遠為晉祖押衙,潞王從珂反,湣帝出奔,遇於衛州。智遠遣力士石敢當袖鐵槌侍。
晉祖與湣帝議事, 智遠擁入, 石敢當格鬥而死, 智遠盡殺帝左右, 因燒傳國璽。 石敢當生平逢兇化吉,禦侮防危。
故後人凡橋路沖要之處,必以石刻其誌,書其姓字,以捍居民”。 揭秘 有人認為石敢當之石碣(碑)與五代勇士石敢無關,理由有二: (壹)遍查舊、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無名石敢當者,亦沒有把勇士石敢尊為石敢當的文字記載。
據《舊五代史·高祖本記上》記載:“應順舍,晉高祖鎮常山。唐明宗召赴闕,會閔帝出奔, 與晉高祖相遇於途, 逐俱入衛州,泊於郵舍。
閔帝左右謀害晉高祖,帝密遣禦士石敢袖鐵槌立於晉高祖後。乃有變,敢擁高祖入壹室,以巨木塞門,敢尋死焉。
帝率眾盡殺閔帝左右,逐免晉高祖於難。” 再據《 新五代史·漢本紀要第十 》記載:“ 潞王從珂反,湣帝出奔,高祖自鎮州朝京師,遇湣帝於衛州,止傳舍,知遠遣勇士石敢袖鐵槌侍高祖以虞變。
高祖與湣帝議事未決,左右欲兵之,知遠擁祖入室,敢於左右格鬥而死,知遠即率兵盡殺湣帝左右,留帝傳舍而去。”舊、新《五代史》記載雖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當則是壹致的。
(二)石敢當在西漢史遊的《急就章》中已見到,莆田縣曾出土唐大歷五年的“石敢當”石銘,據此,石敢當早於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學者翟灝在《通俗編》裏也曾明確指出石敢當與五代之石敢無關:“據《五代史》,劉知遠為晉押衙,高祖遇唐湣帝於傳舍, 知遠使勇士石敢袖錘侍高祖以虞變,謂植石所鐫取此,即大歷有鐫之者,斷知此說非矣。”
(三)把“泰山石敢當”說成是“大夫”(即醫生)。《茶香室叢鈔》卷十記載:“國朝王漁洋山人王世禎)《夫於亭雜錄》雲:齊魯之俗,多於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當’五字,雲能暮夜至人家醫病。
北人謂醫士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無醫病之說,亦無大夫之稱。”
單就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當為大夫的說法流傳並不廣,僅止於北方,而南中皆無。北方何以流傳泰山石敢當為大夫之說,考其淵源,是流傳已久的石敢當可降妖鎮邪的演繹。
在流傳泰山石敢當可以治病時,恐怕已沒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還是什麽東西,不然,何以講“能暮夜至人家醫病”而不講白晝亦能入人家行醫? 據查閱文獻資料及在泰安市境內的調查可知,凡刻( 書 )“ 石敢當”(或“ 泰山石敢當 ”)之類者,多用石質材料 ,而用其它材料者較為少見。1988年,在肥城縣發現12處刻( 書 )“泰山石敢當”或“泰山石鎮宅”者,除兩處新房子是書寫在墻壁上的以外,其它10處均是刻之於石的。
立(砌)石刻“石敢當”之類語言的基本作用是什麽呢?諸如莆田縣出土的唐大歷五年石銘雲:“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這種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義。
“ 石敢當 ”三字中有“石”字,石敢當刻於石上,其作用是厭殃鎮邪,從其深層內涵上考察恐不無內在聯系。汪宗衍先生《石敢當》壹文中謂:“《淮南·萬畢術》雲,‘丸石於宅四隅,則鬼無能殃也 ’,庚信《小園賦》,‘鎮宅以埋石’。
吳兆宜註《荊楚歲時記》:‘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壹大石,為鎮宅。”(《民俗》86-89期合刊)。
王成竹先生認為,這很可能是石敢當的由來。同時王先生又指出: “就石敢當三字字義講,蓋即石可當其沖也。
故鎮於廬舍,墻隅街衢巷門前直沖之處也。”(《中國民間諸神》)宗力,劉群二同誌認為王成竹的見解。
2.泰山石敢當含義“泰山石敢當”的字、詞寫得對嗎“泰山石敢當”的美麗傳說 現在在處理房子缺角的時候,不二的選擇是泰山石。
泰山石敢當是如何來的呢?這裏面又壹段傳說。 傳說,泰山腳下的壹個村子裏住著壹個青年,姓石,名敢當。
他非常的勇敢,而且同情貧苦的窮人。 在泰山壹帶很有名。
壹些人被欺侮了的人就找石敢當替他們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鎮有戶人家,壹對老夫妻只有壹個女兒。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每到太陽下山以後,只見東南方向刮來壹股妖風直鉆姑娘的屋裏。天長日久,這個姑娘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
找了許多醫生也治不好她的病。這時有人說:“看來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
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何不找他來想想辦法?” 石敢當說:“這事好辦,找來十二對童男童女。壹人壹面鑼。
再準備壹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燈芯,還要壹口鍋,壹把椅子,只要這些東西都備齊了,我壹定能把妖怪拿住。 ” 只見他把燈芯放在香油盆裏,點燃了油燈。
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看不到燈光。天黑了,隨著壹陣呼呼的響聲,從東南方向竄出壹股妖風。
石敢當壹腳踏翻鍋,油燈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對童男童女同時敲響了鑼鼓。
妖怪壹進屋,看見了燈光,聽到了響聲,趕快閃了出去,朝南方逃跑。這股妖風後來到了福建,繼續作威作福。
福建的壹些農戶也被妖風纏身,患了重病。人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除妖怪 ,就把石敢當請到了福建。
石敢當用老辦法把妖怪趕走了……這妖風又逃到了東北,東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們又把石敢當請到了東北。 石敢當想:“我趕它壹回,它就逃到別處,全國這麽大,我怎麽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風,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 以後, 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越傳越遠,以後,人們為了避邪所以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是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砌在墻上或放在門口,用來避邪。 今時今日,風水上以泰山石來化解房子缺角所帶來的禍端。
在所缺角處置用朱砂刻寫“泰山石敢當”的吉祥物,即可化解缺角所帶來的煞氣。
3.形容泰山的成語有什麽篤定泰山 像泰山那樣穩定。
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壹樣穩固,不可動搖。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還重。
河山帶礪 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泰山壓卵 泰山壓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強大的壹方必然壓倒弱小的壹方。
泰山北鬥 泰山:東嶽,在山東省泰安市;北鬥:北鬥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讓土壤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麽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壹樣。比喻偉人死亡。
穩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壹樣穩固,不可動搖。 挾山超海 挾:挾持,夾著;刱:超越,跨過。
夾著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絕對辦不到的事。
壹葉障目,不見泰山 蔽:遮。壹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
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重於泰山 比泰山還要重。
形容意義重大。 帶礪河山 帶:衣帶。
礪:磨刀石。河:黃河。
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
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
含有江山永固之義。亦作“帶河厲山”,“帶礪山河”。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後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
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山五嶽 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
泛指名山或各地。 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東。
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