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是《論語》中的第壹篇,以下是學而篇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
孔子說:“學習之後,時常復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氣,不是很像君子嗎?”
學而篇是《論語》中的第壹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於學習、人際關系、品德修養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議。其中的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被廣泛引用和傳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句。
學而篇中,孔子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觀點,強調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他還講到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提出了“朋友之道”、“不怨天,不尤人”的觀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在品德修養方面,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君子謀道不謀食”等思想,強調了追求道德境界和高尚品質的重要性。
論語的簡介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壹,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而成。論語主要講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包括道德、政治、教育、禮儀等方面的問題,以及對人生、人情、人性的思考。
它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出了“仁愛”、“中庸”、“誠信”、“忠恕”等重要思想。論語的影響深遠,對中國文化、政治、教育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論語***有20篇,包括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裏仁篇、公冶長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鄉黨篇、先進篇、顏淵篇、子路篇、憲問篇、衛靈公篇、季氏篇、陽貨篇、微子篇、公孫龍篇、曾子篇和子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