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說的“京師五鎮”,在古籍《清朝野史大觀·京師五鎮》中被記載:“京師俗傳有五鎮。”根據其記載,分別是東方之鎮黃木廠,南方之鎮煙墩,西方之鎮大鐘寺,北方之鎮昆明湖,中方之鎮景山。
大家如果看到這裏的話,就可以發現這五個鎮分別位於五個不同的方位,也就是東西南北中。不僅如此,他們還對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每壹個方位都正好占兩個天幹,總之聽起來玄之又玄,神之又神。
關於這五鎮的來源都有相應的歷史典故和傳說,我們壹個壹個的來說吧。
作為東方之鎮的黃木廠,也可以被稱為皇木廠,同時也有人稱之為“神木廠”,這裏位於廣渠門和通惠河的相鄰之處,是明朝永樂年間存放皇家木料的地方,因此而得名。
走在明朝永樂年間,當時的皇帝朱棣派了很多大臣到南方的湖南、湖北采伐木頭,然後運回到黃木廠保存堆積,久而久之這裏就有很多木材保存起來。
這些木材壹直保存了200多年,到了清朝時期,乾隆下令立碑保護這些神木。也因為這樣悠久的歷史,黃木廠貴為五鎮之首。
作為南方之鎮的煙墩,也被稱為燕墩,民間的百姓俗稱這裏為“石幢”。相傳在元代這裏曾是壹座烽火臺,後來在清朝嘉靖年間被磚砌起來成為了壹塊方碑,上面雕刻著乾隆皇帝的兩篇文章——《帝都篇》與《皇都篇》。
大鐘寺是西方之鎮,這裏原先是雍正時期建造的覺生寺舊址,後來因為永樂大鐘遷至此處,所以更名為大鐘寺。永樂大鐘遷移到這裏之後,乾隆皇帝每次去到圓明園,總想聽壹下這個鐘的鐘聲。
昆明湖是北方之鎮,這壹個湖泊位於京城湖的上遊,壹度是當地最大的湖泊。昆明湖原名並不叫昆明湖,而是叫做西湖和西海子。在元朝時期由於修堤築壩,所以這裏變成了壹個蓄水池,等到清朝時,這裏已經雜草叢生,泥沙淤積。
後來乾隆皇帝為了給母親慶生,在不遠處的翁山上修建了延壽寺,然後讓手下的人將這裏的雜草拔出,同時疏通了泥沙,這裏又恢復了往日的景象,也被更名為昆明湖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中央之鎮——景山,位於神武門之北,這裏原先叫做煤山,也叫做萬歲山。原先這裏是沒有山的,是永樂年間拆除元朝故宮廢土殘渣堆積而來的。平地造山,這也算是古代的壹個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