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
火藥是中國漢族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壹千多年了。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壹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火藥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壹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裏。掘壹地坑,放鍋子在坑裏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壹點著,然後夾入鍋裏,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壹,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印刷術: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