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關中、棉麻、野雞臂、牛毛黃。
來源為鱗毛蕨,鱗毛蕨科的壹種鱗毛蕨。
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為1M。根莖粗壯,與葉柄基部壹起,有濃密的棕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 ~ 25厘米;二回羽狀,有20 ~ 30對羽片,密裂片,長圓形,圓頭狀,幾乎全緣或頂端具鈍鋸齒,兩側及葉軸有黃褐色鱗片。孢囊呈現在葉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於微靜脈中部以下,每葉1 ~ 4對。孢子囊覆蓋著腎形和棕色。
生於森林和濕地。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
春秋季采挖,剪去地上部分曬幹。
特征本品呈圓錐形,似菠蘿,長10 ~ 20 cm,表面密被整齊的葉柄基部和黃褐色的膜狀鱗片。葉柄基部扁圓形,稍彎曲。表面棕黑色,稍有光澤,有不規則的縱脊;橫切面圓形或半圓形,淺褐色,邊緣附近有5 ~ 13個小維管束。根莖直徑1 ~ 2 cm,淺褐色。橫切面有5 ~ 13條黃白色大維管束。氣專壹,味微澀苦。
化學成分含有filmarone,分解為:filiciciacid)BBB,PBB,PBP,黃蜘蛛酸)BB,PB,AB;Albaspidin)AA、BB、PB等。
性微寒,味苦;有壹點毒。
功能:清熱解毒,驅蟲止血。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腹痛和子宮出血(使用木炭)。
歸經屬於肝、胃經。
功效主要用於驅蟲、清熱解毒。
兼容性應用
1.用於各種腸道寄生蟲病。管仲能驅鉤蟲、絳蟲、蛔蟲、蟯蟲,本經說“殺三蟲”。但單力薄,多與其他殺蟲劑配伍,增強療效。治鉤蟲病,常與香榧、檳榔同用。若治絳蟲病,可用檳榔、雷丸制成丸。治蛔蟲所致腹痛,常與君子、苦楝根皮同用。要治蟯蟲,可以簡單地用本品煎汁,睡前在肛門周圍沖洗;或者相當於鶴虱和楝樹皮。
2.用於風熱感冒、溫斑、腮腺炎等。本品味苦性寒,清熱解毒效果好。能清氣、分血清熱解毒。用於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可單獨煎服;或者用桑葉和菊花;治溫病血熱證,常與大青葉、紫草、生地等配伍。增強清熱解毒、涼血祛斑的功效;治腮腺炎腫痛,常與金銀花、連翹同用。此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日本腦炎等傳染病。
3.用於鼻衄、嘔血、便血、崩漏等。關中炭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尤其對崩漏出血療效顯著。治崩漏出血常單獨使用;或者用地榆等。若治氣不攝血而出血,則與黃芪、當歸、阿膠同用,益氣、攝血、止血。嘔吐便血者,可配伍黃連散服。或者用側柏葉和白茅根狀莖。
用法用量:煎服,4.5 ~ 9克。殺蟲、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用炭。
註意苦寒減瀉,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忌用。綿馬貫眾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現代研究
成分:綿馬貫眾主要含有海松酸、黃綿馬酸、白面馬林、貫眾、異戊烯腺苷等。還含有三萜類成分:亮氨酸、9(11)-蕨烯、鐵線蕨酮、29-藿烷醇、白藜蘆醇、萜烯。
藥理:綿馬貫眾煎劑對多種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綿富馬酸和黃綿富馬酸對絳蟲有很強的毒性,使其身體麻痹,有很強的驅蟲作用。綿馬貫眾提取物能引起子宮緊張性收縮,腹腔註射能抑制宮頸癌U14、肉瘤S180、腦腫瘤B22和ARS腹水型。
毒性反應和副作用米安蘋果酸對胃腸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等。孕婦服用會導致流產。過量口服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因中樞麻痹而死亡。對心臟和肝臟也是有害的。
綿馬鱗毛蕨
貫眾為常用中藥,商品貫眾為蕨類植物帶葉柄基部的幹燥根莖。據統計,共有原生植物5科31種,其中以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pes)、鬼臼鱗毛蕨科(Dryopteris podophylla)、紫萁(Osmunda japonica)、鱗毛蕨科(Dryopteris cibotii)為主。【藥材及產銷】綿馬貫眾屬綿馬貫眾,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山區。銷往東北三省,北京,天津,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歷史】管仲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歷代都有記載。李時珍曰:“此草如鳳尾,其根壹根壹根,故草名鳳尾蕨,其根盡人皆知。”韓寶升說:“苗如狗脊,形似雉雞尾,根直枝多,皮黑肉紅,曲者如草梟頭。”蘇松說:“春生紅苗葉大如蕨,莖呈三角形,綠葉如雞毛,又名鳳尾草,根紫黑色,形似狗爪,下有黑須。”像只老貓頭鷹。李時珍說:“數根叢生;若幹莖,莖大如筋,唾液滑;其葉對生,如犬背葉無鋸齒,青黃色,面深背淺;”它的根又彎又尖,黑色的胡須叢生,大如狗的脊椎根部,看起來像壹只蹲伏的貓頭鷹。根據上述描述,很難確定它指的是哪種蕨類植物,但根據《癥候本草》附圖,似乎是鱗毛蕨屬或類似植物,《本草綱目》通俗圖與狗脊蕨屬頗為相似,而考證植物名稱和事實的通俗圖是貫眾,但後者。因此,《中醫誌》是第壹版。據當時實際調查,含有四種貫眾,即貫眾、貫眾、狗脊、貫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版)載有綿馬貫眾(即綿馬貫眾)和綿馬貫眾兩種。根據實地調查,共收集到粗莖鱗毛蕨、粗莖鱗毛蕨、狗脊鱗毛蕨和多葉鱗毛蕨4種,其余種類在註釋中列出。【原植物】綿馬貫眾別名:關中,雉雞的手臂,牛毛光(東北)。中華鱗毛蕨-鱗毛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 ~ 100厘米。根狀莖粗壯,塊狀,斜生,有許多硬葉柄殘體和黑色細根,密被銹色或暗褐色鱗片。葉叢生於根莖頂端,柄長,葉寬倒披針形,長60 ~ 100 cm,稍高於中部最寬處約25cm。它們羽狀分裂或深裂兩次,中軸線和葉脈上覆有褐色鱗片。20 ~ 30對羽片,對生或近對生,無柄,披針形,羽片深裂,小裂片緊密相連,長圓形近全緣或先端具鈍鋸齒;上面是深綠色,下面是淺綠色。孢子葉與營養葉同構;孢囊附著在葉中部以上的羽片上,葉背側細脈中部以下,呈梧桐腎形或圓腎形。生於森林下的沼澤和濕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采挖】春秋兩季采挖,切去葉柄和須根,去土,整棵或對半切開,曬幹。【化學成分】根莖中含有海松酸,包括海松酸BBB、海松酸PBB、海松酸PBP等。黃蜘蛛抱蛋酸,包括BB(黃蜘蛛抱蛋酸BB,黃蜘蛛抱蛋酸Pb,黃蜘蛛抱蛋酸AB,微量Albaspidin和Dryocrassin此外,還含有三萜類化合物(9(11)-蕨烯)、雙萜、鞣質、揮發油、樹脂等。葉子含有Dryocassol和dryocassyl乙酸酯。
[藥材的鑒別]
特質識別
均為長倒卵形,稍彎曲,上端鈍或截形,下端尖銳;有的切成兩半,長約10 ~ 20厘米,直徑5 ~ 8厘米。表面黃褐色至黑褐色,葉柄基部和鱗片密集排列,有彎曲的須根。葉柄基部扁圓形,稍彎曲,堅硬,斷面褐色,具5 ~ 13黃白色小點。環形排列。剝去葉柄基部,看到根莖。硬,切面深綠色至褐色,有5 ~ 13黃白色長圓形小點。氣味特殊,壹開始味道清淡微澀,後來又苦又苦。最好是大的,實心的,葉柄基部是棕色和綠色的。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直徑2cm):外側為壹系列厚壁細胞,褐色。基本組織中有5 ~ 13個分裂中柱,呈長圓形或橢圓形,稍向外彎曲,呈環狀排列,多數較小的分裂中柱(維管束通向葉)散在外面。分裂中柱被內皮層所包圍,具有明顯的凱氏點,木質部管胞呈多邊形,多呈梯狀,被韌皮部所包圍。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和黃褐色物質,細胞間隙有間隙腺毛(見圖)。葉柄基部橫切面(直徑1.1cm): 5 ~ 13分裂中柱,與根莖結構相同;還有間質腺毛。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樣品制備: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加熱提取30分鐘,過濾。濾液用鹽酸酸化後,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5ml,合並乙醚溶液,濃縮至幹,加入2ml氯仿取樣。吸附劑:矽膠G(上海熒光化工廠)鋪設,105%活化1小時。展開劑:氯仿-丙醇-冰醋酸(80∶20∶2.5)。跨度為13cm。顯色劑:先噴(1)新配制的0.5%速藏藍色鹽溶液,再噴(2)2)0.1N氫氧化鈉溶液。
【性味與功效】味苦,性寒,毒性小。具有驅蟲、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熱毒潰瘍、腮腺炎腫痛、崩漏,還可防治流行性感冒。用量為4.5g ~ 9g。驅蟲,清熱解毒;止血炒炭。【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1。綿馬貫眾對絳蟲有很強的毒性,能麻痹絳蟲的肌肉,離開腸壁,從而表現出驅蟲作用。2.mg-filicin;Filicin 105g和Mgo 70g)驅蟲效果比原油樹脂強5 ~ 7倍,毒性大2倍。狗每天灌胃40mg/kg可引起精母細胞變異、腹瀉和消瘦。如果劑量增加到40 ~ 80 mg/kg,10 ~ 15天後,狗會因視神經受損而失明,大腦的白質也會受損,肝功能仍可正常。3.長春衛生學校制藥廠的實驗表明,本品乙醚提取物對家兔和豚鼠離體子宮有強烈的收縮作用。當劑量為0.8ml(相當於生藥50mg/ml)時,子宮收縮頻率和張力增加,幅度降低。當劑量增加到1.3ml時,可使子宮收縮變直。4.本品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 800 ~ 1: 160)對各型流感病毒有不同作用。5.綿馬貫眾葉水煎劑濃縮片,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具有鎮咳、祛痰和抗炎作用。【註】還有壹些地區使用的“貫眾”:綿馬貫眾(新疆)、寬葉鱗毛蕨(Benth。)C. Chr。湖南產的水蕨。)清(雲南屏邊和公山)。日本鱗毛蕨。(湖南,河南,山東),耳蕨(鉤。)J.SM .(河南),復葉耳蕨(牧野)Ohwi(湖南)。
毒性反應和副作用米安蘋果酸對胃腸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等。孕婦服用會導致流產。過量口服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因中樞麻痹而死亡。對心臟和肝臟也是有害的。
/view/122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