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先拔頭籌的“籌”是什麽?

先拔頭籌的“籌”是什麽?

咱們看比賽,說某某得了第壹名,叫做拔得頭籌。這個“頭”當然是指第壹,那“籌”指的是什麽呢? 《辭海》對“頭籌”的解釋,是壹種標明次第的籌碼。要論起“籌碼”的出處,就得從古籍《禮記》裏去找了。 《禮記》中有壹章,講的是壹種叫“投壺”的遊戲。怎麽玩呢?大致就是人們把箭扔到壺裏,來比賽勝負。為了表示輸贏,要給贏了的壹方“立馬”。為什麽用“立馬”這個詞呢?這裏有壹種象征性的意義,意指贏了的人技藝高超,可以去當騎馬的將帥。 而這個遊戲裏用到的箭,在古代就叫做“籌”,所以人們把“籌”和“馬”聯系到壹起,以“籌馬”作為判定勝負的物件,後來就演變成賭賽的記數之物,再後來就變成了“籌碼”了。 也就是說,“頭籌”裏提到的“籌”,實際上是和古代投壺遊戲的輸贏有關的壹種東西。 咱們國家的語言是相當豐富,形容奪得第壹名可以叫“拔頭籌”,而類似的詞還有壹個,叫做“獨占鰲頭”。那麽“鰲頭”又是什麽呢?為什麽不是獨占“魚頭”“蝦頭”呢?這也是有說法的。 去過故宮的朋友們都見過,紫禁城裏宮殿前的石頭上,總刻著什麽龍啊鳳啊的。其實在古代的壹些時候,有的宮殿上還刻著別的稀奇古怪的動物,鰲就是其中之壹。 鰲不是現實裏的動物,是傳說中的海中大龜。在唐宋時期,皇帝宮殿前的臺階上,就刻著大鰲。刻的位置挺有意思,就在正中。 那時候有兩種官,壹種是翰林院的學士,壹種是承旨官——這個官職顧名思義,和接受旨意有關。在唐宋時期,他們的地位都比較特別,離皇帝比較近,唐代的翰林學士還能接觸到極為機密的文件。 這兩種官在朝見皇帝的時候,就站在臺階正中,就是刻著鰲的地方。所以那時候人們就形容進入翰林院是“上鰲頭”。 後來人們還把考中狀元叫做“占鰲頭”。看上去挺像俗語,其實也和剛才所說的有關。清代的壹本書《北江詩話》中記載過,每次科舉考試,殿試之後,皇帝要見見新考中的人才,就要挨個叫名字。這時候新人們要分東、西兩班站立,分別由狀元和榜眼領頭。叫完名字,就有官員引著狀元和榜眼往前走,走到宮殿前停下。這時候,榜眼不動,狀元往前走那麽壹點,正好站在刻著鰲頭的位置。所以考中狀元就和“獨占鰲頭”聯系在壹起了。文| 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