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在散文方面成就斐然,是北宋詩文改革的積極參與者,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他深受韓愈、歐陽修的影響,主張文道結合,以明道為文體。他的散文善於說理,醇厚質樸,溫婉典雅,章法嚴謹,不太講究文采,樸實自然。
《宋史·曾鞏傳》評價他的文章“難立於歐陽修與王安石之間,富而不煩,簡而不晦,卓爾不群。”王安石說:“曾子文章無,江漢星之水鬥。”蘇軾認為:“曾子是獨壹無二的,是古怪的。”他的議論文分析了瑣碎的評論,澄清了反對意見。
敘事散文是舒緩平和的,信息豐富的,深情的。曾鞏的《論唐朝》可以和歐陽修的《論朋黨》相媲美。《墨池集》和《召公越州賑災記》集記錄、議論、抒情於壹爐。《致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歷來被視為範文,《戰國政策目錄序》有理有據,令人刮目相看,備受人們推崇。
他的弟弟曾昭說,曾鞏的文章“壹落紙就傳世,幾個月後天下皆圍,學士博士手誦,惟恐不及。”明代唐宋散文作家和清代桐城派以他的文章為本位。曾鞏在史學方面也頗有建樹,《戰國策》等古籍都是得益於他的整理才得以成功流傳。
主要成就
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在古文理論上主張文道結合。文風源於六經,也是司馬遷和韓愈的強項。它平實、樸素、溫婉、優雅,是當時的人和後輩所教導的。
王安石說:“曾子的文章算不得什麽,水是壹桶江漢星。”蘇軾認為:“曾子是獨壹無二的,是古怪的。”朱也稱贊他“讀曾之書,嘆而不蓋廢書。他史鷙對公眾壹無所知。”他的詩已被翻譯成英文並在國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