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粉萆薢簡介

粉萆薢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拼音名 3 英文名 4 來源 5 性狀 6 鑒別 7 性味 8 歸經 9 功能主治 10 粉萆薢的用法用量 11 貯藏 12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粉萆薢的中成藥 2 用到中藥粉萆薢的方劑 3 古籍中的粉萆薢 1 拼音

fěn bì xiè

2 拼音名

Fěn Bì Xiè

3 英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

4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幹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幹。

5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壹,厚約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淺灰棕色,維管束呈小點狀散在。質松,略有彈性。氣微,味辛、微苦。

6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外層為多列木栓化細胞。皮層較窄,細胞多切向延長,壁略增厚,壁孔明顯;黏液細胞散在,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有有限外韌型及類周木型維管束;薄壁細胞壁略增厚,具壁孔,細胞中含澱粉粒。本品粉末黃白色。澱粉粒單粒圓形、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5~32μm,長至4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少數,多由2 分粒組成。厚壁細胞眾多,壁木化,孔溝明顯,有的類似石細胞,多角形、梭形或類長方形,直徑40~80μm ,長至224μm。草酸鈣針晶束長64~84μm 。

(2) 取本品粉末10g ,加水100ml ,浸泡過夜,置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各2ml ,分置二支試管中,壹管加氫氧化鈉試液2ml ,另壹管加鹽酸溶液(1→20)2ml,密塞,用力振搖1 分鐘,含堿液管的泡沫比含酸液管高達數倍。

7 性味

苦,平。

8 歸經

歸腎、胃經。

9 功能主治

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用於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

10 粉萆薢的用法用量

9~15g。

11 貯藏

置通風幹燥處。

12 摘錄

《中國藥典》

用到中藥粉萆薢的中成藥 萆薢分清丸

萆薢分清丸BixieFenqingWan處方:粉萆薢320g、石菖蒲60g、甘草160g、烏藥80...

濕熱痹顆粒

冬藤、地龍、連翹、黃柏、薏苡仁、防風、川牛膝、粉萆薢、桑枝、防己、威靈仙。濕熱痹顆粒的功能主治:祛...

青麟丸

兩,澤瀉8兩,木通8兩,車前子8兩,米仁8兩,粉萆薢8兩,生側柏8兩,玄參8兩,廣皮8兩,薄荷8兩...

骨刺消痛片

.25g、白芷53.25g、甘草53.25g、粉萆薢106.5g、穿山龍106.5g、薏苡仁106...

再造丸

g、骨碎補(炒)10g、威靈仙(酒炒)15g、粉萆薢20g、當歸10g、赤芍10g、片姜黃2.5g...

更多用到中藥粉萆薢的中成藥

用到中藥粉萆薢的方劑 遺糧清髓湯

忍冬藤、薏仁、花粉、山甲、蜂房、荊芥、刺蒺藜、粉萆薢。主治:梅瘡。加減:無汗,加麻黃;體虛,加人參...

通府保精丸

īngwán《雞鳴錄》:方名:通府保精丸組成:粉萆薢3兩,荷葉蒂3兩,槐米3兩,黃柏(鹽水炒)3兩...

蛇芩湯

g,苦參片12g,白鮮皮12g,地膚子12g,粉萆薢12g。主治:急性濕疹。用法用量:水煎,內服。...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

附子、山楂肉、煨黑姜、小青皮、粉甘草、宣木瓜、粉萆薢、炙川柏、炒獨活、懷牛膝、尖檳榔、炙雞金、黑大...

青麟丸

兩,澤瀉8兩,木通8兩,車前子8兩,米仁8兩,粉萆薢8兩,生側柏8兩,玄參8兩,廣皮8兩,薄荷8兩...

更多用到中藥粉萆薢的方劑

古籍中的粉萆薢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足陽明胃]萆

濕熱流入下焦者,此能去濁厘清,有黃白二種,白者良,名粉萆。《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醫方論》:[卷三潤燥之劑]白茯苓丸

茯苓黃連花粉萆熟地人參覆盆子玄參壹兩石斛蛇床子七錢五分雞三十具蜜丸,磁石湯送下。金水俱傷,方成下消。...

《丁甘仁醫案》:[卷六]淋濁案

。擬清肝火,滲濕熱,佐去瘀精。龍膽草(壹錢五分)粉萆(三錢)細木通(八分)黑山梔(壹錢五分)遠誌肉(...

《未刻本葉氏醫案》:[方案]附都氣丸

。議用鹹苦堅泄陰濕法。左牡蠣赤苓黑豆皮白苦參遠誌粉萆左脈弦數。咽痛如梗。細生地射幹川貝母南沙參元參霜...

《醫方集解》:[潤燥之劑第十三]白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