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生於東周的苦縣厲鄉曲仁裏(原屬陳國,後並入楚國,今河南省鹿邑縣),據《史記》記載,老子是婚生子。
老子師從殷商末臣之商容,於東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隱居邢臺廣陽山。此人有著作被人們廣泛奉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李聃的學說後被莊周、楊朱、列禦寇等人發展,後人奉為道家學派之開教宗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壹、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稱“老莊”,或與太史儋並列,存世約有九十余歲或壹百歲。李聃被尊為道家與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唐朝追認李聃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
擴展資料
1、老子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壹,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壹的思想。
壹般來說,公認第壹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禦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壹切運動的法則。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采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采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思想後來被張魯的五鬥米道等宗教吸收,並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壹——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2、老子主要著作《道德經》:
現在道家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寶典《道德經》而來,道就是自然客觀規律,《道德經》就是壹部用“道”來解釋萬物演化的規律的道家哲學典籍。
《道德經》洋洋灑灑***5000余字,又被稱為《老子》或者《道德真經》。
《道德經》有上下兩冊,上冊37篇主要是道經,下冊44篇則是德經,《道德經》的思想要義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術”。《道德經》被譽為影響中國社會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壹。
《道德經》中闡述“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道”來描述宇宙的變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