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5篇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5篇

 《人間草木》每篇 散文 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麽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

  人間草木 讀後感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妳會產生這樣壹種感覺:壹位老者與妳同坐在壹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裏,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妳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妳說,“煤塊裏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於這些“人間草木”只是壹種單純的喜愛,壹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願將之據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於汪曾祺先生來說,壹棵草木就是壹件往事、壹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雕”;他說,“比起北京雨後春筍壹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裏”,每次到老舍先生家裏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裏靠墻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裏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壹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壹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裏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妳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壹般在妳身邊讓妳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妳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壹份孤傲。然而對於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該當壹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麽屁小說!”

  人間草木讀後感

 今年暑假,閑來無事讀了汪曾祺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雲、聯大歲月、師友相冊、平淡人生、 文章 雜事。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 收藏 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壹讀便不舍得放下!裏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 愛好 ,彌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

 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壹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心,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壹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壹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獲。

 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

  人間草木讀後感

 在讀《人間草木》之前可謂是對汪曾祺先生毫無所知,如果搜索記憶中姓汪的名人大概只能說出汪精衛來。讀罷此書想出兩個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用心”和“生活”。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壹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著人的那張嘴。

 這些也全都出現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以前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裏面多是對大自然的歌頌,現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裏面多是對生活的感觸,縱使是遊記也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與人貼的很近不是像純粹歌頌自然之美的文章那般孤冷。汪曾祺先生對吃是很有造詣的,在文章中有專門的壹輯介紹各種各樣的吃食,我是個饕餮客什麽都是胡亂的扒拉到嘴裏,往往是肚子已經填飽而飯菜的味道還毫無所覺。關於吃,讓我回憶的話我第壹想起來的便是小時候母親每天都要煮的面條如果幸運的話還能加上壹盤醋溜白菜,

 再回憶便能想起紅燒肉,小時候家裏比較困難很少吃肉,所以現在如果別人問我最喜歡吃什麽菜我可能會回答紅燒肉的。如果讓我回憶各種吃食的美好滋味我根本就回答不上來,我是對生活不用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我身邊發生了又在我記憶中消失了。

 散文集中最讓我喜歡的是對西南聯大的回憶,其中對西南聯大老師學生還有抗戰間生活狀態的回憶讓我著迷,由書中我得知為什麽那時候的學生比現在的學生要優秀何止千倍萬倍,誰能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大半個中國到達昆明僅為了考取西南聯大求得學問。西南聯大為什麽會在八年的時間裏比北京大學三十年時間出的人才都多,原因就是汪曾祺先生說的那句話“自由”。他也在文中說之所以考西南聯大是因為那裏的學生“瀟灑”。

  人間草木讀後感

 汪老先生那壹篇《胡同 文化 》是北京人的生活寫照,那麽樸實的語言,卻留下無窮韻味。是感慨?是懷舊?深深的文化氣息彌漫在圖書館壹隅。

 離開浩如煙海的小說區,在散文專區的架子上搜尋。

 終於,這個灼熱的夏日,我還有幸品讀了他的《人間草木》。

 余秋雨的散文多少有了商業的氣息,易中天的三國只品出自己的味道,韓寒郭敬明忙碌著展現80後個性。俗世匆匆,讀書,本應該是壹種享受。

 汪老先生這本集子,並不是壹本純粹的花草鎖記,細品,他的筆墨下描繪的壹草壹木帶著盎然詩意,真可謂悠悠人間草木情!

 他的散文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並不為過。他的散文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

 其中的壹篇《昆明的雨》詠道:

 “蓮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壹寸深。

 濁酒壹杯天過午,

 木香花濕雨沈沈。”

 最後壹句是我的摯愛。

 抹著溫潤光澤的修長葉子,沁著花香的連珠花朵,木香花在絲絲細雨中柔情纏綿。纏綿中又不覺嬌柔,品茗,或斟酒,人間的閑逸之情淋漓盡致。

 又如《花園》中寫道,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於這點。每當家像壹個概念壹樣浮現於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沈的。”

 魯迅的《百草園》意趣豐富,汪老先生這篇則是鄉情四溢,咂摸幾遍更是意韻無限?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鄉土氣息撲鼻而來,展現的淳樸魅力並非在紙上褪了色。

 再如《夏天》中“牽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

 真的是婉約唯美,頗有深情。

 《山丹丹》、《枸杞》、《槐花》那幾篇,生活中淳樸的細節被藝術之筆披上了美的華衣。

 讀壹本好書當然需要幽雅的氛圍,且聽風吟,且聞雨露,且潤甘霖。

 悠悠人間草木情,恰似壹杯清茗賞沈浮,道盡世間滄桑幾多愁。

  人間草木讀後感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思。

 他說:“莫碰臭芝麻,沾惹壹身,嗐,難聞死人。”小時,上學前,放學後,就愛在亂草叢中鉆,有時會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麽也揮掃不去,有時竟就帶著那身臭氣進學堂,好在那時有幾個孩子沒這樣被臭芝麻沾惹過呢,倒也沒覺得與眾不同。

 他說捉天牛,他們也以為天牛頭上的觸須有壹節就有壹歲。想其小時,捉到天牛,用繩子系在觸須上,我們也是數它的觸須有幾節就認為它是幾歲,如果剛好是十節的話,那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會很隆重的給它過生日,用很多的青草葉嫩樹葉來做生日禮物。天牛是童年時期的好夥伴呢。

 他說:“我每天醒在鳥聲裏。我從夢裏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我有何嘗不是呢,清晨在有鳥鳴做背景音樂的夢裏醒來,聽著熟悉的啄木鳥清脆的“篤篤”聲,喜鵲的嘰嘰喳喳聲, 其它 鳥兒婉轉的歌唱聲,壹天就從此明快起來。尤其是早春時節,當幾天連綿的冷雨後,壹清早能聽見窗外婉轉清脆的鳥鳴,就知道窗外肯定是壹個陽光的明媚,心情壹掃幾天的陰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鳥鳴所賜,聽著就是那般的喜悅。

 他說:“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壹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壹下。”似乎就是我小時逗弄含羞草的壹幅白描,舅公家在陽臺上養的壹盆含羞草,每次去時,就會粘住不走,壹遍又壹遍用手指輕觸柔嫩的葉,看她含羞的低頭,不勝的嬌羞,竟怔怔。

 他說昆明人家喜歡在門頭上擺放壹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門頭上那壹盆長得極肥大的仙人掌,倒垂著披掛下來,肥綠的掌葉,猝然開出極燦爛極艷麗的黃花,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壹片明黃,給遊子壹種熨貼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