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碧雲洞溶洞群園區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碧雲洞溶洞群園區

碧雲洞溶洞群園區以盤縣城關鎮西南山地為中心,向南至水塘鎮丹霞山,向東至武英鄉,以喀斯特洞穴和山地為主要景觀,包括碧雲洞、丹霞山等。其地理坐標是北端東經104°44′,北緯25°38′;東端東經104°50′,北緯25°47′和南端東經104°37′,北緯25°40′。園區面積約88平方公裏。 星落棋布的盤縣溶洞群:位於盤縣城關鎮周圍,這裏地處南、北盤江水系的分水嶺部位,海拔高差大,地質十構造復雜,地形多變,喀斯特發育,溶洞密布。烏蒙山家地質公園碧雲溶洞群園區的地下,猶如壹個神奇的迷宮,這裏洞穴洞奇石秀,呈現出萬千氣象,無限風光,比較著名的有碧雲洞、星宿洞、蝙蝠洞、達拉洞、涼風洞、高屯洞等。

洞穴是喀斯特作用重要的地質遺跡。洞穴的空間特征及洞穴沈積物記錄了洞穴發育及演化的歷史。 “曲洞吞溪十裏幽,壹方佳麗冠南州”的碧雲洞位於盤縣城關鎮南1公裏處,碧雲洞長2281水。碧雲洞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遠在明洪武14年(公元138年)前,碧雲洞就成為人們遊覽勝地。著名地理學家、旅行探險家徐霞客曾來此考察並留有十分詳盡的文字記載。

碧雲洞的形成受壹條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的逆斷層控制。斷層破碎帶及附近派生的構造發育地帶透水性極好,地下水溶蝕強烈,侵蝕極強。有利的地質因素及氣候環境因素,使碧雲洞成為仍在發育的伏流。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盤縣保基鄉格所河伏流的中段,是伏流河中段洞穴頂拱塌陷形成的垂直溶鬥。腳踩洞深200余米,直徑100余水,因遠看形似壹巨大腳印,故稱腳踩洞。站在洞沿,望百米絕壁,聽洞中水聲轟嗚,膽大者產生下洞探究之心,膽小者嚇得魂飛魄散。

站在腳踩洞邊擡頭望,見對面山頂有壹穿洞透光,人稱“槍打眼”。回頭看,山頂石裂兩半人呼“刀砍山”。 位於盤縣城關鎮南3公裏,有兩洞口,二者差高差近50米,洞內鐘乳石、石柱、石幔等沈積物十分發育,洞內方解石結品純凈粗大,燈光下星光閃閃,故洞穴總稱星宿洞。

星宿洞是碧雲洞的上層洞穴系統,位於洞穴北側的支洞--蝙蝠洞內巨石的剪切,石柱的縱向劈裂及傾倒斷裂的石柱等現緣記錄了古代地震的信息,是難得的地質遺跡。 位於盤縣東北保基鄉的格所河是北盤江的重要支流,流經保基替入地下成為伏流。伏流長8公裏。伏流出口,洞穴高大,布滿粗大並彎曲生長的洞穴鈣質沈積物,洞口內傾,十幾米高的洞中瀑布頗為壯觀。

格所河伏流流量較豐富,伏流中部河流坡降達4%左右,伏流洞穴斷面呈鎖孔狀,該洞穴是至今仍繼續發育的伏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