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浦城縣的歷史沿革

浦城縣的歷史沿革

秦四鄰:東北的鄭(今溪頭鄉),北的雅(今白水縣東北的村),南的下半部(原渭南市古賢村,後遷至鎮),西的(今富平縣梅園鎮),東南的臨晉(今大荔縣)。

漢南下嶴郡,分為連邵郡和下嶴郡。北鄰雅安縣、包師語縣(在今白水縣西北)。漢末並入崇泉(今溪頭鄉)。

北魏太和十壹年(487),移重泉,改南白水。西面是圖們縣(今阜平縣),東面是武泉縣(今澄城縣南部),東北是三門縣(今澄城縣安裏鄉),北面是白水縣,南面是下灤、連韶兩縣。西魏公元年(554年),除東部武鄉縣(今大荔縣)外,南部白水縣改為蒲城縣。

隋朝時,南部的連邵縣並入下坳縣,西部的土門縣並入花垣縣(今耀縣以東),後建立土門縣,東部的武鄉縣改為鳳儀縣(今大荔縣)。

唐開元四年(716),蒲城改為豐縣。元和初(806)將神泉鄉劃歸富平。元和十五年(820),梅園縣(原土門縣)龍源鄉、溧陽縣萬年鄉(今臨潼縣東北的溧陽鎮)劃歸奉賢。長慶四年(824),富平縣風水鄉、下坳縣宅公鄉、澄城縣福道鄉、白水縣會賓鄉劃歸奉賢。當時除西邊相鄰的圖們縣改為梅園縣(今富平梅園鎮)外,四鄰不變。

北宋開寶四年(971),豐縣改名蒲城,四鄰不變。

元元年(1264),下敖縣並入渭南,渭南縣南與之相鄰。梅園縣並入富平縣,西鄰富平縣。至元六年(1269),鳳儀郡改通州,東南鄰通州(今大荔縣)。

明清和民國時期,浦城的鄰裏關系保持不變。據清代光緒《浦城縣誌》記載,“普京東西百裏,南北八十裏”。

新中國成立後,白水縣的張尚、東莊子、姜家山、吳倩、武後、西吳、窯淮、舊鎮、東廟村、西苗莊、姚佳村於1952劃入浦城縣。1958 65438+2月,白水、澄城、蒲城三縣為蒲城縣,仍設原蒲城縣址,蒲城縣永豐公社劃歸大荔縣。此時的蒲城縣東鄰韓城(合陽縣合並),東南接大荔縣,南接渭南市,北接洛川縣,西接銅川市(富平縣合並)。1961年8月,恢復浦城縣、白水縣、澄城縣原建制,將澄城縣蘇家河、蘇家坡、袁家坡、下窯科四個自然村劃歸浦城縣,永豐公社的管轄權也歸還浦城。1965 65438+10月,肖家堡公社由銅川市劃歸蒲城縣。1980年1月,肖家堡、阿莊、楊光、高樓河四個公社全部劃歸銅川市。如今,浦城縣全境東西寬55公裏,南北長49公裏,總面積1,583.58平方公裏。行政區劃代碼:610526。浦城縣歷史悠久。夏商屬永州,屬,春秋屬晉,秦買崇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名蒲城,唐朝名鳳縣,宋朝名蒲城至今。中國有許多文化遺跡。城外的橋、京、廣、惠、泰五座唐皇陵墓依山而建,相映成趣。橋陵的石雕最為精美壯觀,堪稱十八唐之冠。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南寺唐塔與北寺宋塔遙相呼應。明清翰林院、柳龍壁、武鳴圖書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保護良好。縣博物館歷史文物種類繁多,全國省級以上重點文物單位12處。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浦城歷史上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王鼎、精武木、李儀祉、楊虎城都出生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