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數讀 中國古代是怎麽算數的

數讀 中國古代是怎麽算數的

中國古代的算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記數、算籌、算盤、算表等。

1、結繩計數

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於是來采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進行數字記錄。最簡單的結繩用壹個結表示1;

進階壹點,可以用繩結的大小或位置來表示不同的數位;心靈手巧些的,還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結來表示不同的含義;或者選用多種材質、給繩子染色、拴上壹些物件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2、書契記數

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余糧食數量的記數。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保存,不易損壞。?

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壹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嶽在《數術記遺》壹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北周甄鸞亦在《五經算術》中認為,當時曾采用三式十等法記數,其十等是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三式即上、中、下。這種記數與手指計量相關聯,“成於三”是壹種數概念加法的升華。

3、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壹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壹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壹束,放在壹個布袋裏,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壹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

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壹百進位制。

用算籌進行乘法計算,先擺乘數於上,再擺被乘數於下,並使上數的末位與下數的首位對齊,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上數首位乘下數各位。

把乘得的積擺在上下兩數中間,然後將上數的首位去掉、下數向右移動壹位,再以上數第二位乘下數各位,加入中間的乘積,並去掉上數第二位。直到上數各位用完,中間的數便是結果。

4、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壹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壹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櫃就畫有壹架算盤。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壹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5、算表

《算表》發現於清華簡,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 可做乘除法和開方,可計算100內任意兩整數乘除,比此前發現形成於公元前200多年的裏耶秦簡九九表還要早,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中國發現的“裏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算表》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的空白,是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是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重大發現。2017年4月27日,據清華大學官網消息,日前,清華簡《算表》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百度百科——算盤

百度百科——算籌

百度百科——書契記數

百度百科——結繩計數

百度百科——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