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章接十二經、五臟六腑陰陽五行屬性之後的又壹次天機泄漏,明言直接告訴後人,“修仙之道,無非溫養命門耳”。
“命門”,顧名思義,就是生命的門戶,為十二經各臟腑的主宰,是人體的“小心主”。“命門旺而十二經旺,命門衰而十二經皆衰也”。
“命門生而氣生,命門絕而氣絕”。直透底蘊,再明白不過了。下丹田為什麽又叫“神室”呢?神指腦部泥丸宮中的元神真性,下嫁於下丹田神室洞房之中,與元精交媾合歡,結為夫婦孕而產生陰陽真氣,真精從命門生,真氣從命門入十二經,五臟六腑潤養,再返回到命門時,已是水火既濟的真元,是還丹之真液;再通過“奇經八脈”的蘊涵,就會變成大丹之金液,可以顛倒陰陽,脫離生死,沾壹滴就可以使“雞餐成鳳,犬食成龍”,收入鼎中,立脫生死,入真人之位,今人不悟也!
後世丹經,每多隱語譬喻,使修道者如入五裏霧中,不知所雲。而黃帝《外經》則揭開神秘面紗,直抒真境,註者在此懇望諸讀者朋友千萬留心,勿辜負中華聖祖軒轅黃帝度世苦心,更不要僅僅把“外經”當做壹般的醫書古籍,走馬觀花。
詩雲:
(壹)
黃帝聖祖著外經,道法自然萬事成。
煉精化氣氣化神,天人合壹得長生。
(二)
冥冥默默又昏昏,壹點真機守命門。
東海波翻元氣湧,無邊美景轉金輪。
直譯
少師問:“命門位於水火之中,是屬於水呢?還是屬於火呢?”岐伯說:“命門屬於火,沒有形狀,只有真氣,位於兩腎之間,能生水,也能伏藏在水中。”
少師問:“伏藏在水中而生起水,為什麽?”岐伯說:“火離開了水,就不能伏藏。沒有水,火就沸騰了!水離開了火就不能生發,沒有火,水就絕滅了!水與火這兩者,互相生發,互相隱藏。”
少師問:“命門之火既然與兩腎相親近,就應當與各臟腑疏遠了?”岐伯說:“命門是十二經的主宰,不只是腎依靠它作為根本,各臟腑也沒有不與它相合的。”
少師問:“十二經都有火,為什麽要借助命門來生起呢?”岐伯說:“十二經之火都是後天之火,後天之火離開了先天之火,就不能變化。十二經之火得到命門先天之火,就會生生不息,然後才能轉輸和運動,變化無窮。因此,十二經皆仰望於命門,分別依靠它作為根本。”
少師問:“命門的火氣甚是微小,十二經都靠它來資生,如果全部分配給它們,沒有匱乏的憂慮嗎?”岐伯說:“命門位於水火之中,水火相濟,正好可以提供無窮的資取之源。”
少師問:“水火不是從腎臟中發生的嗎?”岐伯說:“命門的水火雖然不全部屬於腎,也不能全離開腎。因為各經的水火都屬於後天,唯獨腎臟中的水火屬於先天。後天的火容易熾旺,先天的火容易衰弱。
因此命門的火微小,必須補火,而補火就必須補腎,又必須同時用水火來補它。這正因為命門之火可以旺盛,然而不可以過於旺盛。如果火過旺,水就會過衰。水衰不能上濟心火,那麽火得不到克制,必然在十二經中焚燒和沸騰,不僅不會有好處,反而會受到損害了!因此補火必須從水中來補它。從水中補火,那麽命門與兩腎就有了既濟的喜悅,水火分布到十二經,也就不會有未濟的危害了。”
少師問:“命門關系人的生死如此重要,《內經》為什麽會遺漏呢?”岐伯說:“沒有遺漏啊!‘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所說的‘主’,正是指命門。‘七節之旁有小心’,小心也是指命門,人們沒有領悟而已!”
少師問:“命門為主,前人沒有講到,為什麽?”岐伯說:“廣成子說‘竊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氣’,也是指命門,誰說前人沒有講呢?
而且命門位於腎臟之間,在下與任督二脈相通,更是與丹田神室相連接。存神於丹田,就可以溫暖命門。守氣於神室,也可以養育命門。修仙的道理,無非就是溫養命門而已。命門旺則十二經都旺,命門衰則十二經都衰。命門生,氣就生;命門絕,氣也就隨著斷絕了!”
少師說:“好。”
陳士鐸曰:命門是十二經的主宰,《素問》沒有明講,因為主宰的難以識別。然而,不明言,並不是沒有顯言,只是世人不能領悟而已!經過天師的指示,命門似乎失傳,卻沒有失傳呀!秦火沒有焚書之前,為什麽修命門的人比較少,總的來講是由於不善於讀《內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