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陶淵明的簡介和小故事(15個左右)

關於陶淵明的簡介和小故事(15個左右)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壹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故事:

1、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去做了隱士,到了晚年,他生活的很貧困。

檀道濟時任江州刺史探望陶淵明,此時陶淵明已經又餓又病好多天,檀道濟勸他道:“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忍,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淵明答道:“潛也何敢望賢,誌不及也。”

陶淵明辭官回鄉22年,壹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固窮守節,老而益堅。

2、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3、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壹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壹會,陶淵明望見壹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壹番,大醉而歸。

4、陶淵明平生好酒,最喜歡把別人拉到自己家裏喝酒,壹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覺去了,您請自便吧。

5、在做彭澤令時,他看不慣當時督郵的作派,很幹脆的來了壹句“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之後憤然辭官歸隱,結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沒有復出過。

6、相傳,陶淵明棄官後隱居於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鑿井而飲。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

這個時候陶淵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種田是把好手,糧食年年豐收,因此陶淵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閑暇時,他就和壹幫朋友到兩裏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

7、有壹年重陽佳節,他(陶淵明)在家裏東邊的籬笆下正欣賞著菊花,彈琴唱歌時,突破間酒癮大發,但遺憾的是家裏沒有準備酒過節,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叢中,並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

突然間擡頭壹看,看見壹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壹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

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打開酒壇,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閑居》這壹首名詩。

8、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後擔任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

東晉年間,權臣恒玄發動叛變戰爭,陶淵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戰爭中去。在此次戰役中,巧妙的運用計謀平定了戰爭,為此立下了妳大功。劉裕非常賞識他,給他加封官職。

此戰役勝利後,劉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脹,引起了陶淵明的不滿。為此陶淵明果斷的離開他另尋高就。

9、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10、相傳,壹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妳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妳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壹根苗說:”妳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註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麽,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麽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壹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壹樣的道理,知識是壹點壹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11、陶淵明當了彭澤縣令後,就命令手下人在縣裏的公田全部種粘稻,以便用來釀酒。他說:“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壹定要種粳稻,後來就只好種壹百五十畝粘稻,五十畝粳稻。

12、陶淵明迷上了菊花,在東園辟了個花圃,專門用來栽培菊花。凡經過淵明親手蒔弄過的菊花,株株壯健,枝枝挺撥,花色艷麗。

更奇妙的是壹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長,秋季開花,而淵明的菊圃之中,幾乎壹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開,壹茬接著壹茬,可以說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

每當秋風壹起,東園中的菊花競相開放,花朵黃白相間,青紅錯雜,引得滿園蜂蝶紛飛。壹些傾慕者又給淵明加了壹個雅號,尊稱他為“菊仙”,也有人暗地裏稱他為“菊癡”。

13、。淵明從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而且性格沈穩,遇事不慌,雙親視為掌上明珠,親自對他加以指導,在八、九歲時,就已能誦讀詩書,通曉《論語》。

晉廢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淵明6歲時,父親陶敏被征西大將軍桓溫辟為掾屬,他和妹妹就跟隨父母來到桓溫征西府駐地姑孰(今安徽省當塗),後來又遷往父親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讀書習武,過了壹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14、陶淵明在少年時代就“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強不息,終於建立功勛,成為國家棟梁的事例來勉勵自己,暗自發奮,努力學習。

每日清晨,雞鳴即起,習武練劍,晚上則常常秉燭夜讀,直到夜半之時。到了十七八歲,已是文韜武略,多所通曉。

15、陶淵明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自己住的房子前邊栽了五棵柳樹。他經常在柳蔭下讀書,讀到高興的地方,連飯也忘了吃。遇到使人憂愁的事,他就借酒澆愁。

家裏窮,沒錢買酒,那也不要緊,自有好友相送。於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壹覺,醒來,散散步,圍著院子轉圈兒。他的院子是什麽樣的啊?殘墻斷壁,處處長滿了野草,綠生生的壹片,草地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

微風習習,掀起了他那破舊的衣衫。肚子餓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鍋,鍋裏面也是空的。雖然莊院殘破,並且經常挨餓,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