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簡單說說兩個少數民族的傳說。

簡單說說兩個少數民族的傳說。

姚牛生日傳說

姚家有個傳說:“盤古開天,魯班築墻,糧王送糧,牛王耕田。”姚古籍《盤天大歌》和《榜》中說:“在大洪水的那兩年,世間萬物都被洪水淹沒了,只剩下伏羲兄弟姐妹躲在浮在水面上的葫蘆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延續下去。後來盤王登廟,把天下的山都給了瑤族人,讓他們去砍種子,安居樂業。然而,在堯山地區,進入不毛之地,盡管人們努力工作,它仍然岌岌可危。有壹年,太白金星下山訪民情,見姚家代代在山中生活,刀耕火種,生活艱難,遂告天庭。玉皇大帝派糧王下凡,牛王下凡耕田。自從牛王來到人間,姚家就開始耕田種莊稼,年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為了感謝牛王,姚家把牛王下凡的那壹天(農歷四月初八)作為牛王生日的傳統節日。

姚家有壹首民歌,“4月8日,我們失去了我們的犁,7月30日,我們去滿倉谷恢復萬噸糧食,所有的幫助下,牛。”四月初八,姚家人最愛牛,奉牛為神,以至於會把耙犁丟下休息壹整天。這壹天,不準任何人鞭打牛,不準打牛,不準殺牛,甚至不準罵牛。第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給牛洗個熱水澡,把全身刷幹凈,並把牛棚擺弄整齊,鋪上新草,用紅紙塗上或剪成佛號貼在牛棚上,以辟邪劫病送瘟神,保護牛的健康。這壹天,牛吃的食物更是獨特奇妙。清晨,人們爭先恐後地讓牛出去吃裸露的水草。越快越好,“抓頭”。早上用糯米酒糟煮雞蛋給奶牛吃。在姚家,孩子過生日有吃雞蛋的習慣,可見對牛的崇拜。崇拜中有壹句話:“人活著,吃人參;牛活多了,吃苦參。“下午用苦參煮泥鰍餵牛,讓牛健康長壽。晚上,姚家人還會為晚會挑選最好最壯的牛。瑤族家庭會穿著節日的服裝,圍著熊熊的篝火跳舞,敲長鼓,唱歡快的歌曲。

西雙版納傣族傳說:古時候有壹個妖王,他非常邪惡,人們對他恨之入骨,想盡了各種辦法要殺死他。後來,魔鬼搶走了七個女孩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鬼口中得知了他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用魔鬼的頭發勒住魔鬼的脖子來殺死他。七個女孩在魔鬼睡覺的時候拔掉了他的頭發。勒著脖子,魔鬼的頭滾了下來。但是頭壹落地,地上就起火了,姑娘壹拿起頭,火就滅了。為了不讓火燒著,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魔鬼的頭,每年都要換壹次。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往捧頭的姑娘身上潑水,洗去她身上的血漬,洗去她壹年的疲憊,祈求新的壹年消除災難和困難。自此,潑水節就形成了。

傳說2:據傳說,很久以前,金沙江邊的阿呆村住在壹片茂密的森林深處。因為森林著火了,村民們有被大火吞噬的危險。壹個叫李良的阿呆人,為了保護村子,沖出防火網,從金沙江中挑了壹桶桶河水,潑了壹場山火。經過壹天壹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撲滅,村民們得救了。李良又汗又渴。村民們叫清水來為李良解渴,但是喝了九十九桶水也不能解渴。後來,李良跳入河中,變成壹條龍,沿河而去。有人說他已經變成了壹棵大樹。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傣族人都要打掃每壹戶人家,撒上松葉,沿著選定的河流或水井,搭壹個半裏長的綠樹綠棚。棚子裏鋪著厚厚的松針,兩邊放著裝滿水的水缸。中午,當太陽在頂部時,每個人都走到棚子下,互相噴灑松枝,以表達他們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願。這壹活動壹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節日——潑水節。

傳說三:古時候有壹個叫彭馬大紮的惡魔,違背諸神意誌,為所欲為,使天下遭受雨旱不調,冷熱不分,苗死人亡,人畜遭殃。怎麽懲罰這個魔妖?英明神武的英達有了壹個計劃,那就是,他裝扮成壹個英俊的年輕人,走近那七個抓著馬甸達拉柴的女兒,告訴她們真相。這七個女孩心地善良,對父親的罪惡充滿怨恨。此時,他們決心殺死自己的父親,拯救世界。有壹天,他們終於發現了父親生死的“秘密”,趁機把父親灌醉,悄悄拔下他的壹根頭發,做了壹個弓(就是用心弦做的弓),把魔鬼的頭打破了。然而,滾落在地的人頭卻變成了新的災難。不壹會兒,邪火肆虐,竹樓被燒,莊稼被燒。七個女孩旋轉魔鬼的手臂,直到它腐爛。每次他們輪流打來幹凈的水,互相潑灑,清除汙物。七姐妹大義滅親的勇敢行動和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熱烈贊揚。深深的懷念變成了永久的尊重。為了紀念摩訶婆羅多重建風雨冷熱之法的出版,人們把馬甸達拉紮的頭被魔鬼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之日。這壹天,人們沐浴在佛中後,互相潑水,互祝好運、安康和長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