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了解有關春節的來歷

了解有關春節的來歷

春節俗稱“年節”、“過年”,是我國民間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節日,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壹。說到這裏,大家都知道春節的來歷嗎?讓我們大家壹起看看吧!

春節的來歷:臘祭說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竈、行(門內土地)。虔誠奉上各式祭品,答謝祖宗與家神的保佑恩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合家康寧。臘祭這種中國民俗最早始於周代。不論官宦之家還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舉行壹次“歲終之祭”,規模之盛大隆重為壹年中之最,這次祭祀活動的名稱就稱作“臘”,有多種古籍為證:《玉燭寶典》:“臘,壹歲之大祭。”《獨斷》:“臘者,歲終大祭。”《荊楚歲時記》:“孔子所以預於臘賓,壹歲之中盛於此節。”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作“犧牲”祭祖宗。

在先秦時就有壹個祭祀的禮叫做“蠟祭”。“蠟祭”在《禮記·郊特牲》等文獻裏有記載,它是年終的壹次酬神大祭,以感謝天地諸神帶來農業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春天許願,歲末謝神。蠟祭的對象稱之“八神”,包括農業的創始神、河渠神、堤壩神、昆蟲神等。甚至包括貓神和虎神,因為它們幫助消滅了破壞莊稼的田鼠和野豬。

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或自家養的家禽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腌制的豬、牛、羊肉,稱為“臘肉”。

《詩經》中描寫豳地的老百姓在冬季來臨後,要釀酒、生火、用煙熏走老鼠、清掃垃圾準備臘祭,這和現代人們年前的備辦年貨,打掃衛生何其相似。到臘祭時,人們又“朋酒斯享,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這和我們過年的氣氛又何其相似啊。春秋末,子貢曾目睹臘祭盛況,他感慨地說:“壹國之人皆若狂。”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時期也有歲首祭祀和議政、宣政的儀式。《尚書·舜典》(傳世的偽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中說: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廟中祭祀帝堯,和四方君長***議國政,並大開明堂四門,向百姓頒布政令。我想這可能就是後世君臣新年朝賀拜年的濫觴吧。臘祭和歲首祭祀時間接近,尾首相連,所以秦漢時期把這兩祭並稱為“正臘”,以後兩祭又演變為包括年前和歲後為期近壹個月的廣義上的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壹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春節的來歷很少人了解,那麽下面我就帶大家壹起了解壹下春節的來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