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初級中學 陳榕設計)
課文研究
壹、課文朗讀暫缺
二、字詞研究
1.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有弈城圍棋,相當於“又”,在古文中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十有五”即十五。誌
,誌向。
2. 三十而立:立,自立,這裏指立於禮,即做事合乎禮法。
3. 四十而不惑:惑,(受)迷惑。
4. 五十而知天命:知,懂得,知曉。天命,指自然的規律、法則。
5. 六十而耳順:指無論聽到什麽,無須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意,並明辨是非。
6. 七十而從心所欲:從,跟從。欲:想要。
7. 不逾矩:逾:超越。矩:規矩,法度。
8. 學而不思則罔(wǎnɡ):罔,迷惑。
9. 思而不學則殆(d i):殆,危險。
10.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yǔ)。何以,即“以何”,以,憑。謂,稱。文,孔圉謚號“文”。
11. 敏而好學:敏,敏捷。好,喜歡。
12. 不恥下問:恥,恥辱。下問,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不恥下問,即不以下問為恥。
13. 是以謂之文也:是以,因此。是,這。以,因為。
14. 譬(p )如:,比方,比如。譬,比喻。
15. 譬如為山:為,本義做,這裏指堆積。
16. 未成壹簣(ku ):成,完成。簣,土筐。壹簣,壹筐土。
17. 吾止也:止,停止。
18. 譬如平地:平,這裏作動詞,填平。
19. 雖履壹簣:歲,即使。履,傾倒。
20. 進,吾往矣:進,前進。這裏指繼續幹。往,去,這裏指前進。
21.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或,同“惑”,奇怪。乎:相當於“於”,對於。
22.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歲,即使。易,容易。生,生長。
23. 壹日暴(p )之:暴,同“曝”,曬。
24. 十日寒之:寒,使……冷。
25. 吾見(xi n)亦罕矣:見,出現,這裏指和大王相見。罕,少。
26.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退,指退居在家。寒之者,使他寒冷的人,指那些諂諛小人。至,到。
27. 吾如有萌焉何哉:如……何,對……怎麽辦,能有什麽幫助。萌,萌發。
28. 今夫(f )弈之為數也:今夫,發語詞。弈,圍棋。為,作為。數,技巧,技術。
29. 通國之善弈者也:通國,全國。善,擅長。
30. 使弈秋誨(hu )二人弈:使,假使。誨,教。
31. 惟弈秋之為聽:惟,只。為,助詞,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強調賓語。惟弈秋之為聽,即“惟聽弈秋”。
32. 壹人雖聽之:雖,雖然。
33. 壹心以為有鴻鵠(h )將至:以為,認為。鴻鵠,天鵝。
34. 思援(yu n)弓繳(zhu )而射之:援,拉,這裏引申為拿。繳,系在箭上的繩,這裏代箭。
35. 雖與之俱學:雖,雖然。俱,壹起。
36. 弗若之矣:弗,不。若,及,比得上。
37. 為是其智弗若與:位,因為。 與,同“歟”,疑問語氣詞。
38. 非然也:非,不是。然,這樣。
39. 盡信《書》:盡,完全。《書》,指《尚書》。
40. 吾於《武成》:於,對於。《武成》,古《尚書》中的篇名,內容大約是記述周武王伐商紂的故事,今以亡佚。
41. 取二三策而已矣:策新浪圍棋,成編的竹簡。
42. 仁人無敵於天下:仁人,仁道的人。於,在。
43. 以至仁伐至不仁:以,平。至仁:極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極。伐,討伐。至不仁,極不仁道的人,指殷紂王。
44. 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也:何其,怎麽會。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流杵,木棒漂流。
三、篇章研究
本課選孔子論學語錄四則,孟子論學語錄二則,分別選自《論語》和《孟子》。
1.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誌於學,三十歲做事能合於禮,四十歲能辨惑解疑,五十歲能知曉自然規律,六十歲能聞言知意,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規矩。”
內容理解:
這則語錄,孔子自述其進德修業的過程,總結了他人生各個階段所達到的境界。從少年時“有誌於學”開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習的不斷深入,知識的積累、認識能力的提高、人生經驗也不斷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體驗告訴我們,少年時的“有誌於學”將為壹生成長和發展打下紮實基礎;而終身學習,會使人不斷提高,終身受益。
2.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很危險。”
內容理解:
這則語錄講述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學而不思的後果是“罔”,思而不學的後果是“殆”,兩種情況對舉,從反面證明了“學”與“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們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此可見,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有所得。
3.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麽給他取謚號‘文’呢?”孔子說:“敏捷而好學,不以對下請教為恥,因此給他取謚號為‘文’”。
內容理解:
孔子借為學生解釋孔文子謚號的機會,闡釋了自己對“文”的理解,闡述了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勤勉好學,不恥下問。從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另外,我們也看到了作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於把握教育時機的。
4.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壹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履壹簣,進,吾往矣。”
譯文:
孔子說:“比如堆積土山,只差壹筐土而沒有堆成,停止不做,這是我自己主動停止的。比如填平窪地,雖然只倒下了壹筐土,但是我繼續幹下去,那就是我主動前進的。
內容理解:
孔子以“為山”和“平地”為喻,論說堅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終究不成,是因為沒有堅持到底,以致前功盡棄(《尚書》中有“為山九仞,功虧壹簣”句);艱巨的任務雖只剛開了個頭,但只要不斷前進,終能成功。從中我們可以懂得:學習貴在堅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後退和前進,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壹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也,小數業;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孟子說:“大王(這裏是指齊王)不聰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聶衛平圍棋道場,如果曬它壹天,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再生長的。我能見大王的次數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諂諛小人就趁機來到大王身邊,我怎麽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發呢?下圍棋作為壹種技術,只是壹種小技術;但不專心致誌,就不能學好。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假如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壹人專心致誌,只聽弈秋的話;另壹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卻壹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與那個人壹起學習,但壹定比不上那個人。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比不上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啊。”
內容理解:
孟子以“壹暴十寒”作比喻,解釋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訴人們,學習必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獲。又以“學弈”為喻,通過兩人學習態度的鮮明對比,告訴我們,即使是同壹位老師來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師來教,學習態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由此闡明學習必須專心致誌的道理,並強調了學習的效果不在於智力因素,而是由學習態度決定的。
6.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譯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其中的《武成》篇,不過取信它的兩三頁罷了。仁道的人天下無敵,憑極仁道的周武王討伐極不仁道的殷紂王,怎麽會血流飄杵呢。”
內容理解:
《尚書》中有武王伐紂“流血飄杵,赤地千裏”的記載,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認為仁人無敵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紂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現殺戮無數的血腥場面。雖然這個推斷未必符合史實,但孟子的這種質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這段話告訴我們,讀書不能迷信書本,要有懷疑批判的精神。
這六則語錄從學習作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不同角度論學,采用比喻、舉例、對比等方法,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這六則語錄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警句和成語,如: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恥下問
壹暴十寒
專心致誌
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四、背景研究
(壹)關於孔子和《論語》(略)
(二)關於孟子和《孟子》(略)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質疑釋疑、串講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句意文意,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惑”、“逾”、“罔”、“殆”、“暴”、“數”、“援”等在句中的意思;復習“何以”、“是以”及判斷句式。
2、了解語錄中運用比喻、對比、舉例等藝術手法來進行議論。
3、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體驗,思考古代先賢推崇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使之對現實中的學習產生有益影響。
教學重點:1.理解字意句意,理解蘊含的道理。2. 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第四則(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安排課時:二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
教學過程
壹、教學設計
第壹課時:
(壹)導入:
1、教師提問,學生自由搶答:
(1)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波及世界,並且還將繼續影響下去的思想學說是什麽?——儒家學說。
(2)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3)繼孔子之後最大的儒學大師是誰?——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人)。
(4)孔子被尊稱為“聖人”,那麽孟子被尊稱為什麽?——“亞聖”。
(5)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哪兩部經典中得以集存?——《論語》、《孟子》。
(6)孔子是位偉大的教育家圍棋網站,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論語〉八則》中有哪些是談論學習的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教師導語:第三單元的主題是“為學有道”(板書),即,做學問是有方法的。(板書:為:做。道:方法、規律。)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孟子都是“為學有道”的,他們有許多有關學習的言論流傳下來,影響了世世代代的讀書人,他們的思想智慧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壹大財富,讓我們進入第九課《孔孟論學》,先賢智慧壹定會再次給我們當代學子以啟迪。
3.板書課題,理解題意:孔孟論學——孔子、孟子談論學習(論:議論,談論)
說明:
(二)初讀孔子論學四則,讀通讀順。
1、學生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給生字註音,並出聲通讀課文。
2、學生齊讀,教師正音,板書(尤其是課後註釋沒有的)。
y jǔ p
不 逾 矩 譬 如
3、學生再齊讀兩至三遍,直到讀準字音。
4、學生自己出聲朗讀2分鐘,目標:讀準、讀通、讀流利。
5、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示範朗讀。多人示範朗讀後,全班齊讀。
說明:
這壹部分的重點在於利用各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學好文言文,首要的是朗讀,讀準確、讀通順、讀流利。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大量的朗讀,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語感,為後面的理解和背誦打好基礎。
(三)理解孔子論學四則的字義句意。
1、學生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自讀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記號,準備質疑。
2、學生質疑,師生***同釋疑。
說明:
質疑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讓老師清楚學生在理解上的障礙,以便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地進行講解。學生自讀時,教師可巡視,對學生的工具書運用做壹些指導。釋疑,應首先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當學生無法回答時,老師應啟發引導學生,或“溫故知新”、或“觸類旁通”,從而掃除理解障礙。當遇到學生憑目前的知識能力確實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方可給出答案。這樣,無論是何種程度的學生,在這個環節中都能高度集中思想,全心投入。
3、學生串講大意,教師點撥,在譯句的準確性和通順度上給予指導。
4 (1)全班同桌合作,壹人朗讀,壹人用現代漢語說其句意。
(2)選四對同桌在全班面前合作。
(四)深入理解孔子論學四則所蘊含的“為學之道”。
1、 師生壹起找出這四則語錄給後人留下的成語或警句: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恥下問
2、學生自讀孔子論學四則,悟壹悟其中蘊含的“為學之道”,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師導語:這四則語錄,為後人留下了這麽多成語、警句,可見其價值。妳能悟出這四則語錄中分別蘊含的“為學之道”嗎?請仔細品讀,思考,然後簡潔概括。
3、 學生發言。
第壹則:少年就應“有誌於學”;終身學習,終身受益。
第二則: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
第三則: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勤學好問)。
第四則:學習貴在堅持。
4、教師深入追問:妳覺得孔子的這些話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這些話又是怎樣做到使人信服的呢?(用了怎樣的方法?)請任選妳覺得最能使妳信服的壹則研讀,說說妳的研讀結果。
5.學生研讀、發言。
第壹則:以自身經歷為例,現身說法。
第二則:兩種情況對舉
,反面論證。
第三則:闡釋“文”的含義,立孔文子為榜樣。
第四則:比喻、對比。
(四)朗讀、背誦。
說明:
背誦環節,形式可以自由活潑些,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填空式背誦:教師背誦半句,由學生接下半句。
2.譯句對原句:給出某句譯句,學生背誦原句。
3.接龍式背誦:由壹組學生以標點為界,接龍背誦。
在實踐中還可以創造出更多形式的背誦,總之,力求使學生快樂、有效地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抄寫孔子論學四則。
2、背誦孔子論學四則。
第二課時:
(壹)導入:
1、師生壹起背誦孔子論學四則。
2、教師出題(實詞解釋:“惑”、“逾”、“罔”、“殆”等),學生自由搶答。
3、教師導語:上壹課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論學的四則經典語錄,這堂課我們來讀壹讀亞聖孟子論學的兩則語錄。孟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不僅自己善於學習,對學習態度和方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善於教導學生領悟和運用。今天,我們就來做孟子的學生,聆聽先生的諄諄教誨吧!
(二)初讀孟子論學第壹則,讀通讀順。
1、學生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給生字註音,並出聲通讀課文。
2、學生齊讀,教師正音,板書(尤其是課後註釋沒有的)。
p hu h nɡ zhu
壹日暴之 誨 二人弈 鴻鵠 弓繳
3、學生再齊讀兩至三遍,直到讀準字音。
4、學生自己出聲朗讀2分鐘,目標:讀準、讀通、讀流利。
5、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示範朗讀。多人示範朗讀後,全班齊讀。
(三)理解孟子論學第壹則的字義句意。
1、學生借助註釋及工具書天元圍棋,自讀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記號,準備質疑。
2、學生質疑,師生***同釋疑。
3、以句號為界請幾位學生合作串講大意,教師點撥,在譯句的準確性和通順度上給予指導。
4 由學生上臺,自選搭檔,任選壹則,壹人朗讀,壹人用現代漢語說其句意。(以句號為界,逐句講解。)
5、全班朗讀,教師在停頓、節奏、輕重等方面稍加點撥。
(四)深入理解孟子論學第壹則所蘊含的“為學之道”。
1、師生輕松對話。
教師:這壹則,似乎內容比較復雜,但妳有沒有註意到,這裏包含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和句子——
學生:(可以自由接話)壹暴十寒、專心致誌、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教師:妳們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學生:(可以互相補充)壹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恒心;專心致誌——專心、思想集中;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不專心,開小差,心有旁騖。
教師:專心致誌才能學有所成,而壹暴十寒、心有旁騖的學習當然是不會有成果的。當時,有人認為是因為孟子輔導不力,才使得齊王昏庸不明,孟子便說了這樣壹段話闡明了自己的看法。妳發現孟子增強議論說服力的“秘笈”了嗎?——
學生:比喻(對比)。
教師:誰來給大家具體講解壹下?(鼓勵學生自告奮勇擔當小老師)
說明:
本則篇幅最長,難度較大,師生問答的形式,有助於教師引領學生循序深入。以學生熟悉的成語、句子為切入點,壹可引起興趣,二可以舊帶新,快速切入核心內容。
以下講解內容供參考,教師可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加以點撥:
1.先以植物生長作比喻,指出如果“壹暴十寒”,再容易生長的植物都不可能生長,那麽人也是這樣,孟子教導齊王的時間少,而小人影響齊王的時間多,齊王當然昏庸不明了。可見教育、學習要長期進行,持之以恒。
2.再以學下棋作比喻,兩個人同時跟壹個圍棋國手學習下棋,但結果大不相同,這決非由於其智力差異,而是由於專心與不專心的緣故。這裏孟子又運用了對比手法,將二人的表現加以對比,加強了表達效果。學棋如此,其他方面的學習當然也是如此,專心致誌是必不可少的。
2、 朗讀2-3分鐘,散讀與齊讀相結合。
3、填空式朗讀,關註關鍵語句: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 ,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也,小數也; ,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 ,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 ,思援弓繳而射之, ,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 。”
(五)理解孟子論學第二則的字義句意。
1、學生借助註釋註音,朗讀。教師正音。板書。
chǔ
血之流杵
2、學生借助註釋試著出聲串講,發現疑難。
3、質疑、釋疑並串講大意。
4、在師生對話中理解本則中孟子所提倡的讀書應有的質疑精神。
教師:“質疑”這個詞我們已經不陌生了,我們在語文課上,尤其是文言文學習中就經常以質疑的手段幫助我們學習。這裏的“質疑”主要指的是對我們不懂的知識提出疑問。孟子在讀《尚書》這本古籍的時候也提出了質疑,這種質疑與我們剛才所說的有沒有區別呢?
學生:有區別。他是對書中的內容產生懷疑,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師:《尚書》中是怎麽記載周武王伐紂的情形的?
學生:血流飄杵(血之流杵)。
教師:孟子認為這不是事實。他的理由是什麽?
學生:仁人無敵於天下圍棋網,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可請學生用現代漢語再講壹遍。)
教師:盡管孟子的推斷未必與史實相符合,但這種大膽懷疑,不盲從書本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因為這表明,他是用心在讀書,他是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從此,孟子也給我們留下了經典名句——
學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教師:後來,人們把這個道理推廣到了讀壹切書籍、文章,這個句子就成了“盡信書,不如無書”。
5、齊讀孟子論學第二則。
(六)總結、延伸思考、布置作業
1、齊讀《孔孟論學》。
2、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思考。
教師語:孔子孟子論學的經典言論雖然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但直到今天還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世世代代的讀書人從中獲益匪淺。反思壹下我們自己的學習,是否有需要改正或調整、改進的地方呢?請妳任選課文中的壹則寫壹段話,談談自己的體會,要求在文中適當引用這壹則中的關鍵語句。(課時如有余,可請學生當堂思考。)
3、布置作業:
(1)短文壹篇(150字左右),題目自擬,要求如上。
(2)抄寫孟子論學二則。
二、板書設計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終身學習
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思結合 為
孟 不恥下問 勤學好問 學
論 功虧壹簣 堅持不懈 有
學 壹暴十寒 持之以恒 道
專心致誌 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專心致誌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大膽質疑
三、課堂實錄
四、質疑答疑
五、語文知識
六、數字圖書閱覽區
教學反饋
壹、訓練檢測
(壹) 必做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三十而立( ) (2)四十而不惑( )
(3)七十而從心所欲( )(4)不逾矩( )
(5)學而不思則罔( ) (6)思而不學則殆( )
(7)敏而好學( ) (8)譬如平地( )
(9)吾見亦罕矣( ) (10)使弈秋誨二人弈( )
2、用現代漢語解釋句子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壹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根據提示填空:
(1)孔子認為孔文子“ , ”,所以才得到“文”的謚號。
(2)即使還差壹筐土,如果停止不幹,土山也就堆積不成,表達這個意思的孔子語錄是:
, , , !
(3)“ , ”,這則孔子語錄將“學”、“思”偏廢壹方的兩種情況對舉,告訴人們學與思相結合才能有所收獲。
(4)孔子是終身學習,終身進步的典範,請寫出他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時分別達到的境界: , , 。(用孔子原話)
4.請寫出下列成語的意思:
(1)功虧壹簣 (2)壹暴十寒 (3)專心致誌 (4)不恥下問
參考答案:略。
(二) 選做題
1、請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詞典》,也可查閱相關資料,理解下列名句。
(1)學而不厭圍棋單機遊戲,誨人不倦。(《論語 述而》)
(譯文: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而不感到厭倦。)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 述而》)
(譯文: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識的人,只是喜歡古典文獻,通過勤奮追求而獲得知識啊。)
(3)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 離婁下》)
(譯文:君子依照正確的方法來達到高深的境界,就是要他自覺地有所得。)
2、請選取《孔孟論學》中的壹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談談妳的看法。
二、拓展延伸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乃反,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①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②映長明燈③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
註釋①蹊(xī):踐踏。 ②策:通“冊”。 ③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 ④恬:心神安適P98:(1)選自《論語》、《孟子》 (2)立:自立,之立於禮,即做事合於利 (3)不惑:不受迷惑 (4)天命:指自然的規律、法則 (5)耳順:指聽到別人說話,用不著怎麽想,就能領會 (6)逾矩:超過規矩、法度 (7)罔(wǎng):迷惑 (8)殆(dài):危險 (9)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yǔ) (10)文:孔圉謚號“文” (11)為山:堆積土山 (12)未成壹簣(kuì)只差壹筐土而沒有堆成。 簣:土筐 (13)平地:填平窪地 (14)覆:傾倒 (15)無或:不值得奇怪。或,通“惑”,奇怪 (16)暴:通“曝”,曬
P99:(1)見亦罕:和王相見的次數太少 (2)吾退而寒之者至矣: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至,極 (3)吾如有萌焉何哉:我怎麽能幫助他(指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發呢?如……何,對……怎麽辦,能有什麽幫助 (4)弈:圍棋 (5)數:技巧,技術 (6)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奕秋的話 (7)鴻鵠:天鵝 (8)援弓繳(zhuó):拿起弓和箭。繳,系在箭上的繩,代箭 (9)《書》:指《尚書》 (10)《武成》:《尚書》的篇名 (11)策:竹筒,這裏作量詞,相當於“片” (12)至仁:極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13)至不仁:極不仁道的人。此處指殷紂王 (14)何其血之流杵:怎麽會血流漂杵。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