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灼著《糖霜譜》說,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芳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只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尤為雋永也。說明了古代甘蔗的種類和用途。
甘蔗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解毒。止嘔噦反胃,寬胸膈。李時珍說: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煎煉成糖,則甘溫而助濕熱。蔗漿消渴酒,自古稱之。
按照中醫藥的功能,甘蔗有解熱止渴,和中寬膈,生津潤燥,助脾健胃,利尿,滋養的功效。可用於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秘結,反胃嘔吐,消化不良,發燒口渴。甘蔗汁生飲性甘寒,適宜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身熱尿赤,肺燥咳嗽,而熱性病飲生蔗汁最好,喻為「天生復脈湯」。
但甘蔗汁煮熱則性轉溫,則有補益功效,具有益氣補脾,和中下氣,滋養保健功能。古人說甘蔗為脾果,是因為甘蔗汁入脾經,有助脾的作用。
然而無論對人多營養、有益的東西,還是有負面的作用,大都因食物的性味變化,和人的體質、虛實,是否相宜或禁忌等影響有密切關系。
甘蔗對於人體有很多功用益處,比如說甘蔗可解酒;但本草也說:***酒食,生痰;多食發虛熱,動衄血(即流鼻血)。所以說甘蔗能解酒,卻又會生痰(生痰是壹種中醫病癥)。又說砂糖能解酒毒,則不知經煎煉,便能助酒為熱,與生漿之性異矣。這就是甘蔗或汁,生飲、熱飲及制成糖等的性味作用都不同。舉如晁氏著《客話》中說:「甘蔗煎糖則熱,水成湯則冷。」確實如此,多吃糖會使身體生熱,但發燒喉痛時臺灣民間習用糖、澱粉沖溫開水飲服也很有效。唐.王維詩:「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可知古人早已了解生蔗汁可用於清熱、消食、解酒。然而生甘蔗甘寒,脾胃虛寒的人不宜使用」」所以說,甘蔗雖稱為脾之果,有益脾胃之功,但中醫理論說「脾惡濕」,所以濕寒的人食甘蔗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還有甘蔗若發黴、生酒味、酸化者不可食用,會引起中毒。總之,任何食物都有宜忌,而非絕對有益或有害。今人視甘蔗為普通食物,盛產時便宜且隨處買得到,但若適時適癥食用,對健康大有助益,古記壹方謂:「盧絳中病痁疾疲瘵(即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虛損,勞困疲憊證),忽夢白衣婦人雲:『食蔗可愈。』及旦買蔗數挺食之,翌日疾愈。」
成份篇
甘蔗可食部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鈣、磷、鐵等成分。甘蔗汁中含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絲氨酸、蘋果酸、檸檬酸等多種氨基酸。莖節含維他命B6,莖端含維他命B1、B2。蔗糖主要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甘蔗所含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都對於人體健康有益。甘蔗渣中含有對於小鼠艾氏癌和腫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類等藥理作用。
實用篇
■甘蔗的幼芽及莖端幼嫩部分,采收調理炒食、或做湯食用皆味美可口,為最好的山珍佳品,是纖維食物的最佳來源。
■冬天寒流來襲,常會口唇皸裂、手腳皮膚燥裂,用甘蔗切片輕擦效果極佳。
■口臭、口腔發炎疼痛,可用甘蔗汁含漱後吞下。
■小兒口疳(小兒口舌生瘡),可用甘蔗皮燒研末,含口中。
■反胃嘔吐,用甘蔗汁七份,生姜汁壹份,調和,慢慢少量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