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粗細微玄妙出處

粗細微玄妙出處

粗細微玄妙出處道德經。

壹、原文如下

道德經第壹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譯文如下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壹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壹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壹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三、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謚伯陽)。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與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厲麟似等並稱“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壹說安徽省渦陽縣,在老子去世後,苦縣又屬於戰國楚國和漢朝楚國。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