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可分為官盜和民盜,民間盜墓占據絕大多數,本文只討論民間盜墓行為。我從工程學角度,剖析盜墓高手們在盜墓過程中究竟有意無意地使用了哪些工程學知識呢?經過整理發現,盜墓與地質勘探學、巖土工程學、工程力學、建築工程學等聯系緊密。本次,我們針對地質勘探學進行分析,看看盜墓者是不是地質勘探高手!
古墓壹般都埋藏在地底下(懸崖的也有),無論是修建墓地還是盜墓,都要和土地打交道,地質勘探學成為了盜墓高手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鬼吹燈》中多個描述地貌和古墓的情節非常吸引人,這和作者父母都是國家地質勘探隊有很大關系(不要誤會,他們都沒有盜過墓)。壹些盜墓圈甚至將盜墓團隊戲稱為“民間地質隊”,常年在野外工作的地質勘探人員曾出現過被誤認為是盜墓賊的情況。
地質勘探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對壹定地區內的地層、構造、地貌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地質勘探廣泛應用於考古和礦產勘探中。想找古墓,盜墓者肯定要看地形和地勢(簡稱看風水),這和地質勘探中收集地區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情況(依山傍水被認為是較好的風水)有較大聯系;要摸清古墓的情況和內部結構,必須對墓地進行勘探,地質勘探經常使用鉆探取樣來分析地層結構,探墓的手法類似於鉆探。
先來看《尋龍訣》的壹個場景:美國盜墓高手運用GPS、探測儀、無人機航拍等各種高科技手段竟然都沒有找到古墓的準確位置;而胡八壹神奇地拿起摸金符再搞個陣,就準確定位,淡淡地說道:還是咱老祖宗的“分金定穴”管用。
盜墓圈流行壹句話:十墓九空,要找到壹個古墓是非常困難的。古人信奉風水,往往將墓地修在風水寶地,這給了盜墓高手發揮的空間。盡管墓地上沒有太多標誌,但依據地形和地勢來判斷風水,可以確定古墓的準確位置。普通人對此很難有所察覺,站在古墓上都不壹定能發現;但盜墓高手往往在幾公裏外甚至更遠的地方,就能通過地形判斷出是否存在古墓,更厲害的能根據山川地勢了解古墓規模和墓穴位置。
那麽,這些風水學或盜墓小說中提到的“分金定穴”真的有用嗎?其實,這些手法並不是什麽神奇的秘籍,通過遠觀地勢和地形,觀察山川走勢,據此判斷古墓位置,但這卻需要較好的悟性和實地經驗,“秦埋嶺漢埋坡,山隨水曲抱彎彎”是盜墓圈流傳經驗,盜墓高手也歸納了“望、聞、問、切”四字訣,“望”就屬於地形勘探。
地質勘探包含地質結構勘探,是對地貌、水文、土層等進行勘探,為工程建設的規劃、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和條件。這和盜墓者口中經常談到的風水學有壹定關系,風水學還包括氣象學、環境景觀學等。古代盜墓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可運用的手段並不多,分金定穴在盜墓中確實能起到壹定作用,這也是盜墓高手在不斷的盜墓實戰經驗的總結。
現代,盜墓者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來找古墓,用衛星地圖來觀察山川地脈、用無人機航拍來掃描地形和地勢都是運用非常廣泛的技術手法。
找到了古墓,就要現場勘探以確定墓穴、古墓規模、內部結構等,這個俗稱探墓。探墓廣泛使用了洛陽鏟,洛陽鏟和龍門石窟、白馬寺並稱“洛陽三寶”,洛陽鏟在考古、地質勘探中也有廣泛運用。洛陽鏟可以打入地下10米甚至幾十米,然後將不同土層的泥土提上來,根據土層成分、顏色和結構判斷地下是否存在古墓,如果有熟土表示地下很可能存在古墓,盜墓高手往往可以通過“聞”來判斷古墓的年代和規模。洛陽鏟在幾個不同位置下鏟,根據碰撞聲音和手上感覺,可以判斷地下古墓的情況,從而知道古墓大致方位、內部結構、是否存在機關(流沙積石、巨石、夯土層等)。
洛陽鏟明代以後才出現(據傳聞),那麽明代以前的盜墓高手依靠什麽來探墓呢?答案是鐵錐,這種工具可長可短,是探墓之必備之器。鐵錐的實際作用比洛陽鏟還要大,在復雜的地理條件仍然可以使用,原理與洛陽鏟相差不大。當然,還有更神奇的盜墓高手,依靠雷聲來探墓。
洛陽鏟的原理和地質勘探中普遍使用的鉆探相似,鉆探使用鉆機在地層中鉆孔,並沿孔取樣,從而分析各地層情況。這和洛陽鏟通過探洞帶上泥土進行分析的原理類似,但當前鉆探的深度普遍比洛陽鏟更深,分析方式也更科學(畢竟盜墓者經常靠“聞”來分辨)。
每個時代的古墓有不同特點,盜墓高手也分門別派,漢墓、唐宋墓、明清墓有不同派別,甚至有 “文人相輕”的情況。不同門派的探墓方法存在壹些差異,如漢墓後壁較薄,普遍都有耳室,探墓時要重點在這些地方下鏟。明清墓普遍采用磚石構造厚重的墓墻,探墓時需要確定墓墻相對薄弱的環節,探清主墓所在位置,避免過大工程量。
探墓往往能體現盜墓者的水平高低,探完墓,盜墓高手已在腦中形成完整的圖像,古墓的整體結構、盜洞布局、破解機關的方法等都已胸有成竹。民國大盜孫殿英花了幾天時間也沒有找到東陵(慈禧陵墓)通道,最終借助大炮和手雷才進入東陵。而被稱為“關內第壹盜墓高手”的姚玉忠曾說道,只要兩個人花上壹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進入秦陵,由此可見,盜墓確實是壹個很有門道的行當。
現代的盜墓手段更加豐富,很多盜墓者已經不再使洛陽鏟,取而代之使用GPS、地雷探測、金屬探測器等各種高科技方法來探墓。美國科學家曾利用機器人進入金字塔,或許現代職業盜墓已經用上了這種高科技手段探墓。
如果按照中國式的標準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壹是目的不同;二是手段方法不完全相同;三是價值取向不同。完美的三段式,典型的官方標準。我當然不能和大家這樣扯淡,我們扯點別的。
現代盜墓者已廣泛應用地質勘探中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衛星傳感圖、無人機航拍、雷達探測、金屬探測等,甚至已有運用小型機器人,簡直是壹支裝備精良的職業盜墓團夥。但盜墓所采用的手法非常簡單粗暴,往往只涉及地質勘探中壹小部分。
地質勘探需要分析地區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情況,分析內容非常詳盡,使用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內容廣泛。即使盜墓者刻意使用了地質勘探知識,僅僅是皮毛而已。
地質勘探在實地勘探前,已經進行詳盡的資料分析和勘探規劃,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勘探工作,借助現代先進的科技手法和分析方法,在地震預測、礦產勘探、自然災害預測方面都非常準確;在工程建築的地質因素分析中,通過預測工程建築和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可準確保證建築物穩定。
無論是盜墓小說的情節還是新聞報道,都感覺盜墓者時刻處於緊張狀態。除了面臨被抓的風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政府都嚴厲打擊盜墓行為),盜墓方法過於粗糙且分析方法並不科學,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古墓(還不壹定保證裏面有“貨”)。況且,盜墓者文化水平不高(職業盜墓文化水平可能很高),很多依靠經驗相傳和實戰摸索,探到古墓後慘死在墓室的情況比比皆是。
就扯到這,不能扯太多!下次我再扯扯盜墓和巖土工程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