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指地球最早的八個太古時期,分別是:天古、地古、玄古、黃古、宇古、宙古、洪古、荒古八大時期,然後傳說已經結束,歷史這才剛剛開始,繼八大太古時期之後就是我們人類祖先的遠古時期。遠古之後就是近古,遠古最後壹個朝代是混沌朝,遠古混沌朝之後為近古二十八朝,近古分為上古六朝、中古九朝、下古十三朝!上古六朝:盤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中古九朝:弇茲朝、伏羲女媧朝、神農朝、軒轅朝、少昊朝、顓頊朝、高辛朝、青陽朝、陶唐朝,下古十三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遠古人類發展到最後壹個時期即混沌朝滅亡之後,地球已經變化成壹塊新的統壹的大陸叫做盤古大陸,而盤古大陸則以新形成的昆侖山為中心,昆侖山周圍為——昆侖洲(赤縣神洲):東中亞和南西亞;昆侖山以東為——大瀛洲(東勝神洲):南美洲和姆大陸;昆侖山以南為——蓬萊洲(南瞻部洲):大洋洲和南極洲;昆侖山以西為——大西洲(西牛賀洲):歐非洲和蘭大陸;昆侖山以北為——太平洲(北俱蘆洲):北亞洲和北美洲。
大約在32670萬年前的地球文明,發生了遠古最後壹個時期混沌朝滅亡的大災難之後,地球被籠罩在壹片瘴氣毒霧中白天黑夜都不能視物,這個過程持續了二百五十萬年。大約在32670萬年前的某壹天,包裹地球的大霧終於在外來文明的幹涉下逐漸散去,於是天地再次復見清明,此時這壹天叫做開天辟地元年,也是盤古氏在昆侖山建立上古盤古朝之時,地球文明進入了人類近古時代的上古時期。上古第壹朝盤古朝之後,是天皇氏望獲建立了天皇朝,紀元為天靈元年,發明了數字、天幹、地支和工具,開創了五行文化,婚姻為血緣群婚,開始使用天然火。在之後有地皇氏嶽鑒建立地皇朝,紀元為地皇元年,古史記載地皇朝貢獻有三,壹定三辰,二分晝夜,三有歲月,使人們有了時間概念,具有成熟的語言,地皇朝誕生了日歷和武術。地皇朝之後又有人皇氏愷胡洮建立了人皇朝,紀元為九皇元年,以九條河流劃分了九大行政區域,這是九州最早的由來,誕生了以樹皮為材料制作的原始華服。人皇朝誕生了以《九頭紀》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書以及大量原始城鎮。
盤古和三皇時期之後是大巢朝,君主有巢氏為自己取名伏羲,紀元為巢皇元年,大巢朝為母系社會時期,男子以打獵和捕魚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塊根為主,禁止同族同輩男女通婚,群婚。同時誕生了以獸皮為材料制作的原始華服。人類在經歷了大約6650萬年前大巢朝文明的毀滅大災難之後,終於在大約6000萬年前由當時的中原人,燧人氏燧允婼發明了燧石取火建立了燧明朝,紀元為燧皇元年,人類進入了燧明朝時期,燧皇仍被稱為伏羲。其中伏羲是部族首領的專用稱號,而女媧、弇茲則是部族副首領的專用稱號。古史稱燧明朝的人民知天文,識地理,為離禽命名,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等,燧明朝的服飾是獸皮為主樹皮為輔的原始華服。燧明朝的婚姻制以母糸氏族族外群婚制,立土臺傳教知識,師道之興始於燧明朝燧人氏燧皇。燧明朝分裂出弇茲朝後仍然存在!
大約5500萬年前—5000萬年前,昆侖山燧皇首領伏羲發明了二進制,演繹八卦,而女媧和弇茲的繩結文字也獲得完善和發展,人類進入原始文明時期。此時伏羲的地位越來越高,昆侖人稱伏羲為太昊伏羲,即太陽神的意思。而同時女媧和弇茲則分別是賦予了滿月神和新月神的意思。太昊伏羲生有五個子女,分別被封為五帝: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和黃帝。太昊伏羲和女媧早年養育有四個子女。長沙楚帛書雲:“長曰青幹,二曰朱四單,三曰白大橪,四曰□墨幹(□缺失)。”這種情況不見於史書的歷史文物記錄。後來太昊伏羲賜“羲”為兒子的姓,而賜“和”為女兒的姓。太昊伏羲與另壹妻子弇茲生有壹子,賜名羲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則是女媧所生。
1、和宓是太昊伏羲與女媧後來生的小女兒,封於洛水是為美神,與河伯馮夷結為夫妻,夫婦不幸溺水夭亡,終究未能建立國家。2、長子羲伯,封為黃帝,派往中原,到達了今天的河南壹帶,後來建立羲國,統治中原大地。後來,太昊伏羲也經由昆侖山甘肅壹帶,來到羲國都城密,即現在中國河南密縣。並在這裏設置了伏羲八卦臺。太昊伏羲也終老於此。3、羲仲,即是青幹,封為青帝,奉命前往遙遠的東方旸谷,即後來所稱之瀛洲,即“姆大陸”,建立了羲和國。後來的帝俊,既是羲仲後裔的女兒羲和公主的丈夫,建立了“十日國”,自稱“天帝”,這是後話。4、羲叔,即朱四單或朱單,封為赤帝,奉命帶領部族前往南方,建立南交國。赤帝又稱炎帝。後來的神農炎帝即是羲叔的後裔。5、和仲,即白大橪或白橪,是伏羲的女兒姓,封為白帝,奉命前往西方,達於昧谷,建立希臘國。丟卡利翁和皮拉夫婦也在這支部族之中。6、和叔,即墨幹,伏羲的女兒姓,封為黑帝,奉命帶領部族前往北方,定都幽都,建立肅慎國。自此昆侖山人類進入“五帝”時期。這壹時期自5000萬年前至西元前12000年。
五帝的故事中,白帝已經在“希臘神記”中闡述,這裏先講青帝,黑帝、赤帝、黃帝將在“伏羲神記”中詳述。青帝羲仲奉命離開昆侖山前往瀛洲。從昆侖到瀛洲數萬裏之遙,從5000萬年前開始壹路遷徙,壹路繁衍,歷經千難萬險,大約4萬年前來到瀛洲大陸。
5000萬年前得地球地理風貌整體上還是壹個盤古大陸,只是被海洋或河流分割成幾大塊,相互之間仍舊可以自由往來。大災難過後,地球溫度升高,氣候變得潮濕和溫暖;蕨類植物大量滅絕,被子植物開始繁衍;幸存的恐龍茍延殘喘了數十萬年後,不堪高溫而相繼滅絕;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大量大面積繁衍開去。瀛洲大陸與歐亞大陸相連的地區為臺灣地區。遠古的臺灣地區是壹個海侵地區,經常隨著地質運動和海洋的擴張,該地區時升時降。該地區海侵現象早在6億年前就已經開始,直到1.92億年前的“燕山地質運動”,臺灣山脈才開始形成。大約5400萬年前的白堊紀和古新世時期,臺灣海峽開始形成。再後來則時升時降而與大陸時分時離。到了第四紀冰河期,即1800萬年前到6000年前,海平面基本形成現代海平面高度,臺灣海峽完全形成。在4500萬年—2000萬年以前,因地質運動出現海退,臺灣海峽壹度變淺,兩岸居民易於往來。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大約1800萬年前,青帝後裔部族穿越臺灣海峽,跨上瀛洲大陸。
此時的瀛洲大陸非常巨大:北與美洲,即北俱蘆洲相連,西接歐亞大陸,即西牛賀洲,南連南贍部洲,即澳洲大陸。古老的太平洋繼續在擴張,深入瀛洲地殼,將瀛洲大陸擠壓擡高,瀛洲大陸開始發生開裂和漂移。瀛洲大陸現在被擠分離,北起日本邊緣,日本陸地還在水面之下,南達斐濟,西北起於現在的菲律賓,東南到達現在的南太平洋大溪地群島壹帶,被擠壓變成了狹長的壹塊,並在擠壓過程中發生太平洋版塊和亞洲版塊下切,兩邊版塊很輕易地將瀛洲大陸擡起,使得瀛洲版塊底部巖層不斷斷裂脫落,逐漸離解,地震和海嘯不斷,這便形成了瀛洲大陸,分布面積十分廣闊,長達7000公裏,寬達5000公裏。主大陸分成十大塊。其中最大的壹塊為菲律賓大陸。日本群島是1800萬年以後才開始擡高的,直到數十萬年前也僅僅有古富士山火山露出海面。整個日本群島是在15,000年前-12,000年前最終形成的。
自1800年前青帝後裔登上瀛洲大陸之後,青帝後裔壹直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前進,直到4萬年前才擴散至姆大陸中心地帶,即現在的斐濟、夏威夷壹帶。這裏便是旸谷。在這裏遇見了另壹只古老的族群,即黎母後裔的幸存者。最早期的人類多是生活在叢林山谷溪邊,靠采集、狩獵為生。最初要提防爬行類動物的侵害,當恐龍消亡後,幸存的人類適應了環境,卻又不得不面對毒蛇猛獸的威脅。人群發展速度十分緩慢而漫長,人類的智力和體質變化也十分緩慢。固然在6000萬年人類就發明了燧石取火,然而掌握這種方法的族群並不多。人類種群不斷遷徙,輾轉各地。然而這些人類壹直傳承著古老的傳說和聖命:即太昊伏羲和女媧、弇茲要求各個部族前往世界各地建立起各自的新王國。
歷史證據
旸谷,這是見於《山海經》中的“東南海之外”的地名。關於這個“旸谷”,很多學者認為是在現在的山東壹帶。這是不準確的。《山海經》原本十分詳盡和清晰,由於年代久遠,記錄文字的工具演化和毀損,從繩結文到鳥文,再到陶文和甲骨文,書寫方式幾乎完全變化,後世人要重新註解和整理,使得《山海經》中缺失和錯誤很多。到了孔子修書時,孔子主張弘揚黃帝血統,因而對古籍整理刪改了不少,很多內容被刪改,很多書簡被焚毀。
《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山海經·大荒東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透過這幾句只言片語,我們可以看見後來的瀛洲大陸上建立起的“羲和帝國”。而這帝國是在甘山下的甘水之間。這甘山既是後來的安第斯山脈—甘山與安山諧音。甘水,即古太平洋。“甘”字,口中之物的意思,即美味。遠古人類對於鹽的接觸並不多。當人類第壹次接觸海水之後,發現了海水的鹹味,“鹹”字,即鹽味。這種味道,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的美味。故將海水名之為甘水。這太平洋即是甘淵。
《山海經·海外東經》“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壹日居上枝。”扶桑,是壹種廣泛分布於瀛洲大陸、長江流域和南洋群島上的木本花卉。扶桑品種繁多,有單瓣、復瓣兩種類型,花色繁多,紅、粉紅、黃、青、白等異彩紛呈。這種花壹度成為羲和帝國的國花或象征。這段海外東經,所描述的是羲和帝國“十日國”的情形。遠古時期的瀛洲陸地形狀就似壹顆巨大的樹木。旸谷,是瀛洲最東部地區的壹個巨大山谷。《山海經》有“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的記載,說明“十日”是羲和公主的兒女,生下之後經常在甘淵中沐浴。而這旸谷,就是瀛洲東部的壹個巨大的海灣。
扶桑,既是十日國之壹,旸谷這片地區就是扶桑國所管轄。扶桑南面是黑齒國。而其余各國均在扶桑國的南部。《山海經》有明確記載:扶桑、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十日國。後來又有“扶桑國、大人國、奢比屍國、君子國、青丘國、黑齒國、雨師妾國、玄股國、毛民國、勞民國***計十日國”等記載,這是羲和帝國在瀛洲大陸解體後返回中原大陸,在中原東夷壹帶建立起的新帝國。從這些國名來看,已經是後人添加和篡改了的故事。
還有“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的記載,“勾芒之國”是指中美洲的阿特蘭蒂斯帝國即蘭大陸。說明阿特蘭蒂斯人喜歡紋身或穿戴羽毛服飾。而且船舶工藝發達,已經又雙龍型巨船,與羲和帝國經常往來貿易。瑪雅人崇拜羽蛇神,“鳥身人面,乘兩龍”既是這種文化的衍生。至於山海經中對於“十日國”的地理位置描述不十分準確,這已經不重要。但可以推演出:扶桑國在最北面,在現在的夏威夷和馬紹爾群島壹帶,是帝國的中心,其南部便是黑齒國。大人國在最南部地區,向北依次是奢比屍國、君子國、青丘國、黑齒國、雨師妾國、玄股國、毛民國、勞民國等。扶桑、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這是這些國家的君王名。這個北,在地理方位上看應是西北方位。勞民國即是現在的菲律賓壹帶。《山海經》對這些國家的居民做了描述,大多是“面目人身皆黑”。這種特征正是現代南洋群島和太平洋南島居民的類似特征。說明除了扶桑國之外,其余各國均是羲和帝國的殖民屬國。
《山海經》所記錄的羲和帝國,那是後來15,000年——10,000年前瀛洲沈陷後的故事了。帝俊是羲和帝國君王,也稱為青帝。後來參與了中原爭霸戰。那才是當時世界上真正熱血、波瀾壯闊的大陸帝國戰爭!青帝後裔部族在瀛洲大陸很快發展起來。這個速度要比中原快許多。這是因為大陸與海洋緊密相連,采集、狩獵和漁獵要比大陸容易得多。
遠古四大文明
大約4萬年前,青帝部族已經進入農耕文明時期,羲和帝國開始出現。即後世人們所雲“穆裏亞”、“姆大陸”、“姆帝國”。與此同時期進入農耕文明的還有“大西洲”的“阿特蘭蒂斯帝國”、“大洋洲”的“利莫裏亞帝國”和中原的“神農帝國”。除了“炎皇”創立的“神農帝國”屬於大陸性國家外,其余三個帝國均屬於“海洋帝國”。這“四大遠古文明”,屬於同源同種文明。最初都使用同壹種文字,即“繩結文”。這四大文明帝國之間,互相往來盡管有些困難,但人類船舶運輸經由竹木筏到刳木為舟,再由獨木舟到木板船。大約4萬年前,三大海洋帝國的人類已經發明了風帆,唯獨中原帝國仍舊長期處於“桴”的狀況。這種局面是由人類生活環境決定的。“桴”,即竹木筏。中原直到西周成王時,才有“越人獻舟”,而到大秦帝國壹統華夷之後,才有樓船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舟船”技術應當都是來自海外傳入的。
自4萬年至西元前15,000年,人類社會經歷了近乎3萬余年的漫長發展歷程,四大遠古文明帝國相繼進入帝國鼎盛時期。大約西元前13,000年——西元前12,000年,四大帝國相繼進入農耕社會,各國部族之間開始為資源和人口發生戰爭,最終四大遠古帝國實現了統壹。那場真正波瀾壯闊的大陸帝國戰爭是遠古地球最熱血豪邁的人類統壹戰爭!
阿特蘭蒂斯文明
大西洲國王波塞冬壹統大西洲廣大地區,其兒子Atlas繼承王位後征服了整個中美洲,建立起了強大的“阿特蘭蒂斯帝國”。帝國進攻地中海地區,整個地中海及其西非和西歐均屬於阿特蘭蒂斯帝國的殖民地。阿特拉斯統治時期,人類社會進入農耕社會,銅器和青銅器隨即出現,船舶和貿易獲得空前發展。羲和帝國完善發達的繩結文體系,給阿特蘭蒂斯帝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帝國文明吸納了繩結文的特點,創建了神奇的瑪雅象形文字。這時期的繩結文字已經發展成為壹種三維或是多維的空間圖形符號。多個繩結組成固定的符號,在與另壹些繩結符號組成代表特定意義的文字符號。這些繩結形狀多為象形符號,也有會意指示性符號,這些符號多為描述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大多為地理、山川、天文、星河、動植物等形象。阿特蘭蒂斯獲取這樣的文字之後,將其刻畫在平面上,逐漸演變成為壹種平面文字符號。因此瑪雅文的秘密,根據這些原理,是很容易被解讀的。阿特蘭蒂斯帝國被其它各國稱為勾芒之國。“勾芒”,是指立春時節東方天空那顆最為明亮的星星,這裏足見阿特蘭蒂斯帝國的強大影響力。
利莫裏亞文明
大洋洲的利莫裏亞大陸之上,同樣也發生著部族戰爭。這群人類是來自中原的百越族和黎母後裔部族,這些部族與南亞壹帶的矮人族混血雜居,少部分矮人族被同化,大多被殺戮或融合。矮人族的另壹只早在數千萬年前就經由印度輾轉去了非洲叢林。遠古的非洲叢林居多,人類發展更為緩慢和遲鈍。Lemuria,即利莫裏亞最終統壹了大洋洲,建立起來強大的“利莫裏亞帝國”。帝國有語言而無文字。帝國勢力迅速席卷瀛洲大陸,與羲和帝國發生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爭霸戰。大約西元前13000年左右,利莫裏亞帝國與羲和帝國達成和平協議,印度尼西亞陸地、澳洲大陸和新西蘭陸地屬於利莫裏亞帝國;菲律賓大陸及東南各個瀛洲陸塊均屬於羲和帝國。自此兩國壹衣帶水,相互往來密切,貿易十分發達。利莫裏亞帝國中心在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以南的科科斯群島與澳大利亞大陸以西以北壹帶。利莫裏亞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塊陸地,卻是資源和物產豐富,適合發展農業。利莫裏亞人主要居住在利莫裏亞大陸上。澳大利亞大陸和印度尼西亞群島,在早期的地理環境中,屬於叢林或草原。澳大利亞大陸是目前地理地表岀露地質年代最為古老的陸地,即盤古大陸形成時即有的古太平洋地殼——太古代克拉通地盾。盤古大陸形成於25億年前,而該陸地主要形成於29.4-26.3億前。這片大陸曾經在73,500年前遭遇印尼蘇門答臘島火山群大爆發,亞洲南部、整個印度和南洋地區人類壹度遭遇滅頂之災。在加羅林群島的南瑪塔爾,距離新幾內亞東北約二十公裏處,由98座人工島和附屬建築物組成了氣勢恢宏的文明遺跡。玄武巖構造而成的遠古城垣、宮殿、神廟和居民區。島嶼間發達的運河顯示出南瑪塔爾曾經的繁華。這個港口正是西元前12000年前利莫裏亞人與穆裏亞人貿易往來的重要城市。利莫裏亞帝國軍隊向北征服了印度和中南半島沿海岸各個部族,使之成為帝國殖民地。
穆裏亞文明
瀛洲大陸上各個部族同樣發生戰爭,羲和國原本壹直是女王繼承青帝。直到壹位傑出的英雄般人物出現,改變了整個“穆裏亞大陸”——即姆大陸的命運。這位英雄叫“俊”,他英勇善戰,平定和征服了許多部族,最後成為“羲和國”公主的丈夫。為了壹統穆裏亞大陸,羲和公主將青帝之位讓給俊,從此羲和國帝王被稱為“帝俊”。帝俊繼承首領之後,很快就統壹了整個穆裏亞大陸和各個島嶼。穆裏亞大陸分為十大塊,帝俊將其分封給兒孫,在穆裏亞大陸上建立起了“十日國”。羲和帝國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帝國。帝國之間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和繁忙。羲和帝國同樣派軍隊征服了中原沿海壹帶各個部族,使之成為羲和帝國殖民地。羲和帝國軍隊同時也攻占了南美洲海岸,並在南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羲和帝國與阿特蘭蒂斯帝國貿易往來十分繁忙,彼此文化相互影響。
神農文明
中原的神農帝國屬於赤帝後裔的壹支神農氏部族所建立的。赤帝在現在的廣州壹帶建立了南交國。赤帝部族大多分化形成百越族。大約4萬年前,燧皇玄女時期,中原玄女族迅速發展起來,在昆侖山河與天山之間建立起壹個強大的維-吾-爾帝國,玄女族維-吾-爾帝國壹度引領中原,成為中原最為古老的原始文明帝國。大約西元前12,000年,玄女族首領發明陶文和天幹地支,中原人類進入新的文明時期。此時生活在長江流域的神農氏部族吸納了新的玄女族文化,並在農業上獲得飛速發展,很快統壹了赤帝各個部族號稱南夏,自稱赤帝。神農部族迅速成為中原各個部族最為強大的族群。此時中原大陸沿海壹帶被羲和帝國攻占,中原人退守中原腹地數百年。這才有後來東夷南蠻的說法。神農氏部族迅速取代玄女部族成為中原霸主,中原的黃帝部族臣服神農。北方黑帝部族後裔被迫向漠北和東北後退,這些黑帝部族最終演化成為中國古代的北方民族。神農氏部族首領赤帝,又稱炎帝,被稱之為炎皇。炎皇建立的神農帝國北起漠北南至嶺南,西至昆侖東至泰山。此時昆侖山腹地族群分化更加復雜:玄女族居於昆侖,被神農族驅趕進入西藏和中亞,玄女族進入西亞,與西方的雅利安人——即塞族人發生融合,最終演化為中國古代西域各個民族。神農帝國是壹個封閉的大陸性帝國。這也是壹個唯壹沒有建立殖民地的帝國。神農帝國與各國的往來十分稀少,帝國文明交互往來的歷史遺跡僅能從神話故事和《山海經》中尋找到蛛絲馬跡。我可憐的神農朝帝國!
文明之殤
四大遠古文明存在的歷史遺跡除了中原《山海經》中還殘存壹些蛛絲馬跡之外,流傳下來的就是那些奇妙而不完整的神話故事。四大遠古文明自西元前13000-西元前12000年進入鼎盛時期,繁榮發達了近乎千年之久。西元前12000-西元前10000年,就在文明帝國進入鼎盛的時期,地球又壹次將災難降臨。這壹次是來自地球內部蓄積的力量,地球再壹次出現劇烈膨脹:壹時間,地震、火山、海嘯、颶風、暴雨肆虐全球,這壹時期持續時間長達數百年之久。
大西洲在這場災難中整體沈沒,阿特蘭蒂斯人(瑪雅人)僅在美洲西部高山幸存下壹些落後部落。英倫三島也還有壹些古老的瑪雅人後裔部族,這支部族在阿特蘭蒂斯文明毀滅後,曾壹度在英倫三島建立起了“索爾茲伯裏文明”後來這個文明在西元前3500年至西元前2300年左右,多次受到北歐阿薩神族部落分支賽爾特人數度入侵,最後淪為奴隸,並在長期的迫害和殺戮中完全消亡。至今僅在葡萄牙壹帶還有瑪雅人與賽爾特人混血後裔存在。帝國潰滅後,幸存者在中美洲重新繁衍開來,最終成就了古代瑪雅文明的再次輝煌。然而輝煌是短暫的。西元15-16世紀,西方殖民者紛紛踏上其所為的新大陸,開始瘋狂掠奪和殺戮這些遠古文明的後裔,數千萬瑪雅人被迫害和殺戮,瑪雅文明徹底被摧毀。現在幸存的瑪雅人,大多融入西方文化中,逐漸被同化,而那些不願被同化的瑪雅人,則被歧視和驅趕,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自生自滅。
利莫裏亞大陸在災難中裂解,利莫裏亞中心區域沈陷,北部和東部地區裂解成為群島。由於火山恣肆,暴雨颶風肆虐,幸存者十分稀少,僅在印尼群島和澳洲大陸幸存壹些落後的部族。澳洲也是壹塊唯壹保留住遠古動植物生命的大陸。利莫裏亞人在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殖民地留下壹些的幸存者,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壹批幸存者。直到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前1000年期間逐步演化形成的壹種多為雙音節詞匯的語系。這些幸存者後來與印度人和百越族人融合分化,形成現代南洋和南島各族人。這些幸存者相互融合分化,最終形成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密克羅尼西亞語族、美拉尼西亞語族、波利尼西亞語族,***有100多種語言和方言。現代漢語多為單音節詞匯,多音節詞匯在古代較為多見,從中也可以佐證南島人與中原的密切關系。而利莫裏亞人則在災難後逐步返回南島群島和南洋群島,在大洋中再次繁衍開來。然而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卻再也沒有建立起統壹的國家。直到西方新殖民者得入侵,這些南島人和南洋人依舊處於原始的狩獵和簡單的耕種社會狀態。最終南洋人和南島人成為了西方殖民者得屬地,盡管在西元19世紀民族獨立運動中獲得獨立,大多國家基本與西方文明發生了大融合,語言和文化基本融入西方文明之中。
穆裏亞大陸,即瀛洲大陸也在這場災難中紛紛裂解,巨大部分解體離析,最終被巨浪海嘯所湮沒的無影無蹤。瀛洲大陸與太平洋火山相連接的地方重新形成新的海島,這便在廣闊的太平洋上形成無數的群島和島礁。瀛洲大陸最後僅僅剩下西瀛州的菲律賓陸地。 在這場毀滅性的大災難中,菲律賓勞民國屬於羲和帝國的殖民屬地,能夠幸存逃離的也十分稀少。在這場持久的災難中,只有那些統治者才有大船,也才有機會逃生。因此羲和帝國,即扶桑國統治者也只是少數人逃到了大陸。
神州大陸影響不大,卻受到海嘯、颶風、暴雨和火山灰的肆虐,疾病和瘟疫流行,最終成就了《神農百草經》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