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木黃連簡介

木黃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或狹葉十大功勞的根及莖·木黃連 3.1 木黃連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學成分 3.6 木黃連的藥理作用 4 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木黃連 4.1 出處 4.2 拼音名 4.3 木黃連的別名 4.4 來源 4.5 原形態 4.6 性狀 4.7 性味 4.8 歸經 4.9 功能主治 4.10 木黃連的用法用量 4.11 註意 4.12 備註 4.13 摘錄 5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木黃連的方劑 2 用到中藥木黃連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木黃連 1 拼音

mù huáng lián

2 英文參考

shen mahonia root and ste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或狹葉十大功勞的根及莖·木黃連

木黃連為中藥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為《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十大功勞之別名[1]。

3.1 木黃連的別名

木黃連、刺黃芩、土黃柏[2]

3.2 來源及產地

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 (Fort.) Carr.或狹葉十大功勞M. fortunei (Lindl.) Fedde的根及莖。前者分布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後者分布浙江、湖北、四川等地。[2]

3.3 性味

苦,寒[2]。

3.4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2]。

1.治濕熱瀉痢,濕熱淋濁,風濕痹痛,急性黃疽型傳染性肝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牙痛。煎服:9~15g。[2]

2.治目赤腫痛,制成眼藥水點眼;癰腫瘡毒,研末蜜調敷[2]。

3.5 化學成分

闊葉十大功勞主含小檗堿。狹葉十大功勞含小檗堿、掌葉防己堿、小檗胺堿、木蘭花堿、藥根堿等,莖還含尖刺堿、小檗胺[2]。

3.6 藥理作用

小檗堿有輕度利膽、降血清膽甾醇、消炎等作用;還報告有解熱、抗利尿、局部麻醉、鎮靜、鎮痛及輕度抗癌、抗放射等作用[3]。黃連煎劑和小檗堿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對腦損傷亦有壹定保護作用[3]。口服後血濃度不易維持[3]。毒性很輕[3]。

4 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木黃連 4.1 出處

《廣西中藥誌》

4.2 拼音名

Mù Huánɡ Lián

4.3 木黃連的別名

土黃連(《廣西中藥誌》)。

4.4 來源

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全年可采,除去枝葉,洗凈,曬幹。

4.5 原形態

常綠灌木,高1~2米或更高,全體光滑無毛。莖粗壯,表面暗棕色。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20~30厘米,總葉柄基部扁闊,腹面具淺槽,節明顯;小葉革質,5~7枚,橢圓形,長6.5~7.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具鋒利的芒尖,往往於葉尖的兩側有1~2個銳齒,基部楔形,下面壹對小葉往往基部不等。總狀花序叢生於枝的頂端,長10~20厘米,花眾多,黃色;苞片1枚,三角形,棕色,長約1.5毫米;萼片9,黃色,花瓣狀,分3輪排列,每輪3片;花瓣6,較內輪萼片為小,矩圓形;雄蕊6枚,花絲短棒狀;子房上位,柱頭頭狀,扁平。漿果藍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4.6 性狀

莖呈圓柱形,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淺縱溝和橫向裂紋,幼莖較平滑,往往有突起的葉痕及葉柄殘基,栓皮質松,脫落處可見黃色木部;質堅脆,折斷面呈破裂狀,淡黃色;橫切面近圓形,髓部淡黃色,木部黃色,射線清晰。根呈圓柱狀,略扭曲,表面棕黃色,有縱溝紋及支根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色。

4.7 性味

味苦,性寒,無毒。

4.8 歸經

入心、肝二經。

4.9 功能主治

清心胃火,解毒。治陽黃、熱痢、赤眼;外治刀傷,火燙傷。(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藥誌》)

4.10 木黃連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4.11 註意

《廣西中藥誌》:"虛寒體弱者忌用。"

4.12 備註

同屬植物蘇氏十大功勞、半覆瓦十大功勞、獨龍十大功勞等的根,在廣西民間亦稱木黃連或土黃連,並與本品同等使用。

4.13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