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三傑的成長與其父馮臺異、其母吳清芝的教誨密不可分,馮臺異早逝,馮氏兄妹主要得吳氏的養育、教導。
《唐河縣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記載:
馮臺異(1866—1908年),字樹侯,號復齋。清代唐縣祁儀鎮(今祁儀街)人。原籍山西高平縣,其始祖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來唐縣經商,定居於此。兄弟3人,排行第二。自幼讀塾書,博學多識,為縣內名儒。
吳清芝(1862—1944年),字靜宜,女,唐河縣咎崗鎮東北小吳莊(今昝崗鄉溝西行政村)人。“其先閩人,清初隨雲南右路總兵塗公孝臣屯墾唐縣,因家焉。”
約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馮臺異任唐河縣崇實書院山長;任內,修繕院舍,整肅院紀,樹立院規,建樹頗多。登戊戌科第三甲進士,後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湖北方言學堂庶務委員(總務長),並參加勘探粵漢、川漢兩鐵路。光緒三十三年,任湖北崇陽知縣,秉公循理。翌年歿於任所。
吳清芝通詩書,有見識,有魄力,不信鬼神,勤勞儉樸。臺異偶用鴉片應酬,她必勸諫,甚至泣下。臺異歿後,按清例可請報虧空,家屬可得壹筆錢。吳清芝臨財不茍,說:“是賣死者!”堅決不肯循此例。扶柩回唐縣後,繼續教育子女讀書。時家中無鐘表,她劃線於地,以誌日影。影至某線休息,至某線讀書寫字,皆有規定。她說:“吾教書無他長,但耐煩有恒耳。”對子女,總是循循善謗,從不責罰。她說:“小兒有錯,須於其善時開導之,若於其怒時折之,不但不易聽從,且身體亦易吃虧。”
1909年,唐縣開辦官立端本女子小學堂,但風氣未開,家長多不肯令媳女出閨門,次年,吳清芝應縣勸學所長吳簡齋之請出任監學,聘女教師2人,招生30余名。1911年春正式開學授課,設修身、習字、國文、算術、體育等課程。吳清芝帶淑蘭食宿校內,晚上她總是提著壹只座鐘,準時進入教室,監督學生自習,從不間斷。她說:“吾辦學校,無他長,唯使師生間和而已。”
1930年,馮友蘭、馮景蘭將吳清芝接去北平供養。1935年冬回鄉。1944年12月22日,這位偉大的母親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