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稻小麥大豆小米哪個不是中國馴化的植物

水稻小麥大豆小米哪個不是中國馴化的植物

水稻、小麥、大豆、小米四種農作物中其實小麥不是中國馴化來的,而是從西亞的兩河流域傳入的。

擴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小麥壹直作為中國傳統農耕社會中的五谷之壹,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實,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種植歷史的小麥,原本是“外來物種”。

小麥是地道的西亞物種,故鄉位於今天的兩河流域。在那裏,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小麥遺存,距今約1萬年。

世界有四個農業起源中心區:西亞農業起源中心區、中國農業起源中心區、中南美洲農業起源中心區、非洲北部農業起源中心區。小麥起源於西亞農業起源中心區,在距今1萬年前後,西亞就開始栽培小麥。在距今7000年前後,小麥傳播到了中亞地區的西南部,但遲至數千年後才繼續向東進入到東亞地區。

小麥向東傳播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壹個主要因素是西亞和東亞的氣候特點的不同。小麥起源的西亞地區屬於地中海氣候,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幹燥、冬季陰冷濕潤,主要降雨季節在冬春兩季。而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在內的東亞地區屬於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水熱同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幹燥,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這種降水季節的差別對小麥的生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小麥是夏收作物,冬播夏收。春季是生長時期,最需要水,但東亞地區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這種狀況不利於小麥生長期中的拔節和灌漿。而夏季頻繁的降雨又影響了小麥的成熟和收獲。

然而小麥終究還是繼續向東傳播,並進入中國古代文明的核心區域,即黃河中下遊地區。小麥逐漸適應了我國的土壤環境,隨後逐步取代當地本土農作物品種——粟和黍,成為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形成了如今中國“南稻北麥”的農業生產格局。

關於小麥傳入中國的時間,從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中能夠查到壹些線索。在甲骨文及《詩經》《左傳》《禮記》等古籍中都出現過關於小麥的記載。從考古發現來看,距今4000年(壹說在5000年)以前,小麥已經傳入中國。

隨著大面積種植,中國古人在小麥與氣象條件的關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知識和經驗。在西漢的《汜勝之書》中記載,“種麥得時無不善,夏至後七十日,可種宿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明代的《農政全書》載“冬月宜清理麥溝,令深直瀉水,即春雨易泄,不浸麥根”。此外,各地迄今還廣為流傳著“風吹麥旺”和“收麥如救火”等農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