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將“忘八蛋”罵成“王八蛋”,雖壹字之差,其義遠甚。現在的人,將這個詞,解釋為從烏龜、甲魚之形態引來,罵那些說話不算話、遇事縮頭的人。但“王”字終無從所來,無從所解。實際上是忘八蛋,而不是王八蛋也!
這就要談到三綱五常了!那記載上說呀,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為三綱;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這八條,是封建社會道德倫理的最根本的標準,是士大夫包括壹般人的立身於社會的根本,作為壹個人,忘記了這八條做人的根本,就是“忘八”呀,加壹“蛋”子以示輕蔑之至,就成了壹句罵人的話。妳背叛朋友,罵之曰“忘八蛋”;妳坑蒙拐騙,罵之曰“忘八蛋”;妳停妻再娶,養小秘,包二奶,騙情人,罵之曰“忘八蛋”;妳打爹罵娘,欺兄殺弟,罵之曰“忘八蛋”;妳寒窗十年,好不容易弄個官當,卻要貪汙受賄,賣官弄權,不體恤老百姓的艱難困苦,壹味驕睢淫逸,人民就罵之曰“忘八蛋”!如此等等。
妳看看,這仁義禮智信,五常啊,在老百姓那裏就被賦予了日常的平凡得多的實際意義。相對於士大夫來說,天高皇帝遠,君為臣綱離壹般子民太遙遠了,就是那“五”個“常”,是日常生活經常要面對的“常理”,為了大家和諧的生活在壹起,必須有個契約性質的東西,這五常呀,幾乎變成了那時的“鄉規民約”了。這就是下層人民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改造呀。
為什麼俺說他改造了呢?舉例吧,比如這個仁,什麼叫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就是克制人們自己的欲望,回到忠君那個禮上去,孔子說呀,這就叫做“仁”了;而老百姓呢,就接過他和孟子的另外壹些話,把這個仁呀,更多地解釋為仁愛的意思,呵呵,這就和西方的那個“博愛”的民主自由的理念溝通了。呵呵,俺們華人能不高興嗎?妳西方有博愛思想,主張壹切人生來平等,才幾百年呀,俺這個仁,都兩千多年嘍!比如那個禮,在現代就是人們互相往來的禮節,而絕不是鞭響三聲,對皇帝的三跪九叩。其余也大至如此,不贅。
為什麼海外華人社會,華夏文化圈對我們這個傳統文化這麼感行趣?大家要生活,要做生意,要互相發生經濟的和政治的壹系列關系,沒有壹個***同的價值標準,就是說沒有壹個***同遵守的倫理道德標準,那不是亂了套嗎?!妳沒有新的令全體華夏兒女認同的行為道德規範,那就只好從傳統文化那裏,也就是說,從孔子、孟子那裏吸收現存的東西,並加以新的內容,就是舊瓶裝新酒,用得挺好呀,講了這個,起碼假貨比國內少得多呀,做生意也有了互信,不會到處都是騙子呀。
另有忘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謂之